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风土人情 查看内容

增城区中新镇莲塘村 古村文化底蕴深 祠堂建筑最耀眼 藏清幽和谐的环境

16-10-31 03:15|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3266| 评论: 0|来自: 增城档案局

摘要: 莲塘村,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中新镇莲塘村莲塘自然村。其祖毛武韬于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年)由县城肖郭巷来此立村,至今已有860多年历史。现有人口1300余人,村民多姓毛。该村建筑坐北朝南偏西20°,平面布局呈长 ...
莲塘村,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中新镇莲塘村莲塘自然村。其祖毛武韬于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年)由县城肖郭巷来此立村,至今已有860多年历史。现有人口1300余人,村民多姓毛。该村建筑坐北朝南偏西20°,平面布局呈长方形棋盘状,构成10列8排村屋,再在村屋的左右侧及后面建带状建筑围合,把村建成围村。东西阔177米,南北深85米,建筑占地15000多平方米。村屋每列有纵巷、每排有横巷分隔,形成11条纵巷,8条横巷,呈棋盘状纵横交错,整齐有序。


现存明清时期建筑有80多座

纵巷阔1.3米,前原带巷门,现已不存,横巷阔1米,青砖、花岗岩、红砂岩铺地。在村前左右侧及村的左后角各建一门楼通外。右前侧门楼保存完整,其余两座门楼的顶及左右山墙已毁,仅存正面墙和门洞。村前地坪宽阔,地坪上有晒谷场、麻石阶和半月形水塘,面积约12000平方米。再前是广袤的农田和连片的竹木果林,西福河绕村东而过。形成清幽和谐的自然环境。该村现存明清时期建筑有80多座,其中洪圣宫1座、祠堂、香火堂共8座,书房3座,炮楼1座,其余多为民宅。

祠堂、香火堂以毛氏大宗祠、砭愚毛公祠、有兰毛公祠和莲塘香火堂为最有代表性;书房以大书房保存最完整。附属于大书房的建筑有头厅、船厅、厨房、长廊、荷塘、花桥和一座民宅、两个小花园,是一组园林建筑。民宅的建筑结构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种为三间两廊式,占村屋的多数,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龙船脊,泥砖砌墙,青砖墙裙,大门正中开。

第二种为带状布局民宅,其数量仅次于三间两廊民宅,主要分布在村的左右和村后,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脊,屋面盖瓦、青砖、泥砖砌墙(俗称金包银),每间宽3.5-4.2米,深两间6.2米。第三种为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民宅,每座面阔11.4米,深5.5米。主要分布在村前第一排,共有五座,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龙船脊,碌灰筒瓦,青砖石脚。这些民宅,除少部分毁废或残缺外大部分仍保存良好。三间两廊民宅天井早被封顶改为室内空间,由原来的1户分为三户。现村名大多数已迁往村外新宅居住,但古村落的基本格局和基本房屋仍保存。

莲塘洪圣宫

莲塘洪圣宫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中新镇莲塘村莲塘自然村东北面主村道旁,始建于宋代。据庙内雍正乙卯年碑记记载,该庙始建于宋,雍正丙午年(1726)、雍正乙卯年(1735)、嘉庆丁卯年(1807)、道光辛卯年(1831)、同治丁卯年(1867)、光绪己丑年(1889)有维修。坐北向南稍偏东,五间两进(左右有偏间),总面阔24米,总进深15.3米,占地面积367.2平方米。

主体建筑为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山门灰塑博古脊,后殿灰塑龙船脊,碌灰筒瓦,穿斗与台梁混合式梁架结构,青砖墙,红砂岩石脚。偏间为硬山顶,平脊,碌灰筒瓦,青砖石脚墙,砖墙搁檩。石门匾阳刻“洪圣宫,道光辛卯岁孟冬立,莲塘合约重修”。

石刻楹联为“功咎皇唐岭海垂功靡暨;德孚百粤莲溪戴德无疆”。墀头上部红砂岩石刻纹饰精致。封檐、山门前廊步梁施精致的木雕。洪圣宫中最有价值的还要数在洪圣宫在山门前墙、左右廊墙和偏间等处上镶嵌的15方端石碑记。最早立于清雍正六年(1667),最晚立于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洪圣宫碑记多,历史沿革清楚,这对于该村落进行历史研究提供了相当重要的线索。

洪圣宫墀头红砂岩石雕值得一提。墀头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构件之一,墀头筑于一栋房屋的两边墙上,俗称“腿子”,或“马头”。墀头一般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上部以檐收顶,为戗檐板,呈弧形,起挑檐作用。中部称炉口,是装饰的主体,形制和图案有多种式样。下部多似须弥座,叫炉腿,有的也叫兀凳腿或花墩。

它用以支撑前后出檐,本来承担着屋顶排水和边墙挡水的双重作用,但由于它特殊的位置,远远看去,像房屋昂扬的颈部,所以很多屋主都会在上面进行一些雕刻,使得墀头颜值与实用并重。墀头的装饰简繁不一,简单的则全无雕饰,只叠合多层枭混线。而复杂的基本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各类吉祥图案,而且许多院落内的墀头中的图案往往取材于同一类吉祥图案或同一组人物故事,具有明显的连贯性和统一性。

莲塘毛氏大宗祠

莲塘毛氏大宗祠位于增城区中新镇莲塘村莲塘小学内。始建于明,清光绪十一年(1885)重建,2004年有维修。坐西朝东稍偏北,三间三进,总面阔13米,总进深36.7米,占地面积477.1平方米。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碌灰筒瓦,穿斗与台梁混合式梁架结构,青砖砌墙,花岗岩石脚。

石门匾阳刻“毛氏大宗祠,光绪乙酉仲秋重建”。封檐板、梁架施木雕。墙楣遍施山水、人物花鸟大幅彩色壁画。头门前廊虾公梁上施石狮子驼峰异形斗栱,檐柱挑头施石刻人物。门内左次间墙上镶嵌一方“重建毛氏大宗祠碑记”,全文300余字,抄录附备注栏。该祠始建、重建、维修年代清楚,祠内有碑记,木雕、石刻精致,具有历史和艺术价值。

砭愚毛公祠

砭愚毛公祠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中新镇莲塘村西部街前。始建于清代,光绪癸未年(1883)重修,最近一次维修是1984年。坐北向南稍偏西,三间三进,总面阔12.3米,总进深26.8米,占地面积329.64平方米。硬山顶,镬耳封火山墙,头门、中堂灰塑博古脊,后堂灰塑龙船脊,碌灰筒瓦,穿斗与台梁混合式梁架结构,青砖墙,红砂岩石脚。

石门匾阳刻“砭愚毛公祠,光绪癸未季冬月重修,翰林院检讨吴日升书”。墙楣遍施人物、山水、花卉纹大幅彩色壁画和诗文。封檐板施花鸟纹彩色木雕,梁架施戏曲人物、瑞兽纹驼峰,矩形升斗,鳌鱼托脚和人物雀替,木雕精致。头门虾公梁上施石狮子驼峰异形斗栱,檐柱挑头施石刻人物。砭愚毛公祠壁画、木雕、石刻精致,保存良好,具有较大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相关资料:“宗祠”和“公祠”的区别

宗祠是汉民族供奉祖先和祭祀场所,它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宗族的象征。除了作为祭祀场所之外,宗祠还是执行族规家法的地方。族人的冠礼、婚礼、丧礼基本上都在祠堂进行的。有的宗族规定族人之间或族人家庭之中发生争执,都要到祠堂中裁决。所以,在封建时代,祠堂在一定意义上又成了衙门,具有一族“公堂”的性质。

公祠指过去由社会公众或某个阶层为共同祭祀而修建的房屋。我国现有的公祠很多,如苏公祠、张公祠、韩公祠等。都是为祭祀某个名人而修建的。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