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政务文宣 查看内容

广州市多区深化生态治理 增城区两条绿道将建成 升级旧绿道20公里

17-5-21 14:11|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774| 评论: 0|来自: 新快报

摘要: 除了直接带来财富,广州多个区进行的生态治理明显地改善了环境,提升了市民的生活质量。比如,增城区拥有广州市最丰富的生态资源,2017年将新增近20公里绿道,并完成升级旧绿道20公里;在荔湾区,荔湾湖和荔枝湾涌的水质经 ...
除了直接带来财富,广州多个区进行的生态治理明显地改善了环境,提升了市民的生活质量。比如,增城区拥有广州市最丰富的生态资源,2017年将新增近20公里绿道,并完成升级旧绿道20公里;在荔湾区,荔湾湖和荔枝湾涌的水质经过提升,已经达到地表iv类水的标准;天河区则建成了广州首个海绵城市公园,计划将全区打造成“公园里的城市”。


增城区:两条绿道将建成,升级旧绿道20公里

2017年3月底,增城区新城大道建成通车,高标准建设的绿道工程为这条主干道增色不少。记者在现场看到,彩色透水混凝土建成的双向自行车绿道蜿蜒伸展,沿线种植的宫粉紫荆、黄花铃木、美丽异木棉等植物争奇斗艳,使交通要道同时成为美丽的城市休闲景观。据介绍,新城大道绿道工程自增城宾馆至石滩镇南北大道,全长9.74公里,绿道设计标准宽3米,预计于本月底全面完成建设。

仙村镇竹园村荔枝岛绿道则是2017年增城区新建乡村绿道的“重头戏”。结合3月红荔枝种植实践基地建设,区绿道办将在岛内建成长9.21公里、宽2.5米的水泥乡村绿道,并配套护栏、标识标线等设施,联通岛内田园、果园、公园、河涌等水乡风光,推动仙园村乡村旅游发展。目前,该绿道正在加快推进建设,计划于6月份竣工。

新绿道在建设,旧绿道也迎来升级改造的“新机遇”。2017年,增城区将选择增江画廊精品线路的重点地段,围绕完善绿道绿化、游径、标识、配套“四要素”,整体提升绿道质量,改善绿道骑行环境。同时,对绿道沿线的主题花景、体育器材、文化科普和配套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有序推进绿道健身道和缓跑径建设,增强绿道功能,丰富绿道内涵。

荔城街,莲塘村至古荔台段、增江画廊雁塔桥西桥头至罗岗桥段、沙滩泳场至初溪村段将成为升级改造的重点。这段累计全长12公里的透水砖绿道,将被重新铺设彩色透水混凝土路面,周边绿化、标识标线及服务设施配套将得以进一步改善。位于增江街的鹤之洲湿地公园及周边原有水上木栈道、透水砖绿道也将以同样标准进行升级改造,改造全长约8公里。以上20公里绿道改造工程将于2017年11月底前完成。

绿道建设成就有目共睹,随之而来的,是备受市民关注的绿道管护问题。2017年,增城区绿道办牵头各有关镇街及部门开展实地调研,充分论证和征求各方意见,制定了一系列加强绿道管护的措施。为进一步加强绿道的精细化管理,增城将实行市、区、责任主体三级绿道巡查机制,并通过市民热线、网络“双微”、媒体报道等监督平台,及时发现绿道管护中存在的问题并落实整改。

白云区:一家公司提高效率,等于种66万棵树

生态保护不仅是种树,节能减排也是内容之一。物流业是广州市白云区的主要产业之一,来往的大货车为区域发展带来动力的同时,也带来高污染。对此,白云区辖内企业进行了尝试。作为物流业的龙头企业之一,广东林安物流集团对现有物流交易信息平台进行了升级改造,提升平台信息配载服务和物流组织水平,有利于生态保护方面。这个信息平台开发于2008年,将厂家、专线、司机等物流行业相关要素整合在一起,打造成一个网上物流生态圈,互为上下游关系。

货车司机老黄向记者解释,按照原来的模式,货车在空载状态下等待“接单”,无论是在马路上行驶还是在路边停放,要么增加碳排放,要么造成交通拥堵。现在有了信息平台,货物托运人和承运人撮合成功率提高了,减少空车配货时间,降低货车空驶率,可以实现道路运输资源高效利用。据统计,从2013年至2015年的两年间,该平台将手机终端配载评价等待时间缩短了56.8%,减排二氧化碳1.21万吨,相当于种了66万棵树。

荔湾区:荔湾湖水质改善,起龙舟村民最清楚

随着端午节临近,与赛龙舟相关的活动逐渐多起来。近日,广州市荔湾区泮塘村举行了“起龙舟”活动,从荔湾湖底将龙船起出来。围观的街坊发现,荔湾湖湖水清澈,湖底水草摇曳,荔枝湾涌的水更清了,甚至可见鱼虾游来游去。对此,跳进水里挖起龙舟的村民更有体会。“荔枝湾涌水质靓了很多,水很清,没有臭味,起龙舟、扒龙船的感觉更好。”村民梁绵海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从2015年起,荔湾区对荔湾湖进行水质提升工程,通过底泥活化、生物治污等方法,治理水体27万立方米,水质已达到地表iv类水标准,为荔枝湾涌补水提供了优质水源,从而改善整个荔枝湾涌水质。值得一提的是,荔湾区在治理荔湾湖时采用了“食藻虫控藻引导水体生态修复技术”,构建“食藻虫+自然优选沉水植物+浮叶植物+底栖动物+鱼虾+自然激活的微生物群落”共生系统,恢复湖底的生态系统,使其具备自净能力。

荔湾区水务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改善荔枝湾涌水质,荔湾区积极采取多项措施,包括加强河涌巡查管养、采取工程措施,提高荔枝湾涌防洪排涝的能力,打通下西关涌和珠江的通道,把珠江水引进荔枝湾涌,实现活水补给。同时,定期安排清理荔枝湾涌淤泥,减少内源污染。荔湾区是拥有“一江三岸、百里河涌”的中心城区,推进水环境治理是提升该区生态环境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7年,荔湾区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指出,将大力推进秀水丽湾计划实施,推进新一轮水改工作,进一步完善区内污水管网铺设,深化广佛跨界河涌治理,完成下西关涌防洪排涝工程。荔湾区还采用新技术手段科学长效治水,率先在全市实施河涌水质养护计划,目前河沙涌、西郊涌等5条河涌率先实施水质养护。一系列措施使水环境得以提升,根据2017年3月市水务局公布的检测结果,荔湾区2017年需消除黑臭的13条河涌,已有8条河涌数据基本达标。

天河区:建海绵城市公园,下大雨不会水浸街

对于环境的治理,广州市天河区走的是别具特色的道路。此前,天河区聘请了袁奇峰、王绍强、冼剑雄、王世福、冯原等23名规划、景观、艺术领域的顾问专家,为天河区街区城市设计提建议,要把天河区建设成“公园里的城市”。记者了解到,天河区的北片区拥有火炉山等自然生态优美的绿色环境,是此次城市外观的重点升级方向,这个区域将打造成“生态旅游休闲片区”。而负责该片区景观升级的组长,就是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主任王世福。

目前,天河区已建成了广州首个海绵城市公园——大观湿地公园,成为周边白领们节假日休闲的好去处。什么是“海绵城市公园”?5月份广州下了几场大雨,这一片区域都没有出现积水的现象。王世福告诉记者,海绵城市理念将会应用到整个区域的提升升级中,“顺应公众对绿色生态居所的更高要求,提出山体、水脉的游览和利用策划,开发山坡缓跑径等项目,由专家严格监督执行山体水脉生态的管控”。他还建议,在街区改造中对道路铺设、绿化建设等执行海绵城市的建设标准,并引入绿色屋顶、收水集水和雨水再利用技术,利用屋顶完成雨水的减排和净化。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广州市增城区香蕉产量的气象预报模型 为乡
  • 试探广州市增城区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和对策
  • 广州市增城区41个气象观测站2011—2021年强
  • 从深山非遗到网红打卡地 增城区派潭镇背阴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五一"首日迎客6万人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