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级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610亿元的富士康10.5代8k显示器全生态产业园正在加快推进。自2017年3月1日动工以来,这个广州改革开放以来单笔投资最大的先进制造业项目一直备受关注。聚焦广州东部,增城在2017年一季度交出了这样的“成绩单”: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85.58亿元,同比增长9.5%,增速居全市各区第三;固定资产投资86.94亿元,增长31.89%,增速居全市各区第二;公共预算财政收入19.94亿元,同比增长24.48%,增速居全市各区第一。 曾经以牛仔裤、挂绿荔枝而闻名全国的增城,正在发生着全新的制造变革。近两周来,南方日报记者深入增城的项目工地、企业、车间、孵化器、政府部门等机构采访发现,先进制造业开足马力,广州东部产业版图悄然变化,新经济增长极的图景开始浮现。以产业一线现实图景透析区域经济数据背后的广州发展密码,增城的变化正是广州实体经济从量到质跃升的样本。2017年以来,除了富士康,百济神州、ge生物园、亚信数据、华电智能基地等重大项目先后落子,实体经济稳步提速和“杠杆效应”逐步显现。广州作为广东最大的发动机,招商引资势头强劲,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这里落地生根。 产品变革:从牛仔裤到8k液晶电视 在增城南香山下,富士康10.5代8k显示器项目引来各方关注。到2019年,该项目建成投产后,每年将可以生产超过100万片全球领先技术的8k显示器,产值近千亿元。以8k电视为代表的“增城制造军团”加快向高端化、高科技化“进军”。事实上,从一季度经济数据可以看出,目前,增城在保持汽车、摩托车、纺织服装作为三大支柱产业不变的格局下,一些新的高端产品正在形成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新雅阁混动车一季度销量累计2347台,稳居中高级轿车混动车型销量冠军、全新大型豪华suv冠道370turbo3月销量达4049台,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索菲亚高级定制橱柜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73%、博创机械同比增长30%以上……在冠道、雅阁混合动力等高端车型热销的带动下,增城一季度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实现产值增长17.89%,成了三大支柱产业中增速最快的产业。其中,北汽和广本产值同比分别增长82.26%和17.6%,21家规上汽车零部件企业产值增长超过20%。 2017年一季度,增城还引进了两家重点企业,一家世界500强的外资名企,将打造新能源汽车电机生产基地;另一家为东凌控股,建设全球汽车零部件及轮毂交易中心。“这意味着,几年后,增城将有能力生产出电动机等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增城科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装备制造业势头迅猛,有望成为增城未来新的支柱。目前,增城已经拥有日本有信精机、珠江钢琴、博创机械、苏德罗尼克等175家规模以上高端装备制造企业。 其中,博创机械不仅生产销售高端智能注塑装备,也提供信息化管理系统,为客户打造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该公司的产品大量销往美国、欧洲等国家。值得留意的是,依托索菲亚、皇朝家具两大龙头企业,增城定制家居的供给能力也得到了大大的提升。“我们从一开始就引入了欧洲工业4.0生产工艺,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提升了产品质量。”司米橱柜生产系统总经理叶晓勇透露,2017年一季度司米橱柜的销售收入为1.0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3%,占整个索菲亚集团收入的10.69%,带动增城家具制造业增长27.88%。 产品的更新迭代,彰显实体经济的蓬勃活力。数据显示,增城34个工业行业中,14个行业实现增长。1—3月,全区产值已过亿元以上企业48家,合计产值151.34亿元,同比增长16.82%。其中江铜铜材、北汽汽车、江河幕墙、索菲亚、驭丰旭、日立汽车、博创机械、鸿邦金属等12家企业产值同比增长30%以上。 工厂变革:互联网+智能制造激发产业新动力 黄埔大道维家思广场的司米橱柜门店发出需求,50公里开外的增城工厂立刻反应——历经接单、预测量、确定设计图流程后,工厂利用igt垂直一体化数据系统处理,在常规情况下,10天左右家具就可以出厂。当定制家居、混动汽车逐渐成为增城制造的新标签时,一场工厂内部的变革正在拉开帷幕。在索菲亚控股的司米橱柜位于增城永宁的生产车间里,全亚洲首条定制橱柜企业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平均每天要处理五六百个图纸订单,相对应的是,一天要生产四五万件完全不一样的板件——每一个板都有不同的纹路,板上的孔要精确打在不同的位置上。 每天处理这么多复杂的订单,司米橱柜生产车间的员工也就80多人。司米橱柜制造系统总经理叶晓勇介绍:“我们99%以上板件是自动生产,工人只需完成简单的扫码、放料、取出产品等,不用去判断这个板要封什么边、打什么孔。”司米橱柜生产线上的变革背后,依托完备的产业链及持续的技术创新,以增城为代表的广州东部制造业正从简单的生产加工向更高效、更智慧、更柔软的先进制造转变。 长宏纺织公司董事长彭长春在新塘牛仔行业打拼了20多年,深谙市场气候的他在通过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的同时,大手笔投资更新设备,提升工厂的制造能力。“我们一年生产1000多万条码布,价值2亿元,即便规模不大但这两年依然投资几千万元更换设备。”他说。长宏纺织工厂以100多台进口设备取代从前的200台机器,做成小而精的业态。比如裁剪流程使用自动化设备,标准化作业更节省材料,价值40万一台的进口机器,把针织效率从每分钟350转提高到600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