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风土人情 查看内容

增城区石滩镇沙头村曾是远近闻名的竹席村 凿锉守护竹席村的荣耀

17-8-3 03:02|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1656| 评论: 0|来自: 增城社区报

摘要: 一把篾刀,一台刨机,一双巧手,经过除节、抛光、破片、晒干、弹线、编排、打孔、穿线、推平、刨光、收线等11道工序,凿锉剪裁,编排接合,一张竹席的制作就完成了。广州市增城区石滩镇沙头村曾是远近闻名的竹席村, ...
一把篾刀,一台刨机,一双巧手,经过除节、抛光、破片、晒干、弹线、编排、打孔、穿线、推平、刨光、收线等11道工序,凿锉剪裁,编排接合,一张竹席的制作就完成了。广州市增城区石滩镇沙头村曾是远近闻名的竹席村,已有百多年历史,家家户户靠制作主席出售营生,光阴荏苒,时过境迁,竹席日渐衰落,最后一位坚守竹席制作技艺的手艺人,一间陈旧的老屋,堆满屋子的竹子和工具,三不五时有人上门添置两张,姚伟光便忙活起来,30载光阴,在传承中依然坚守。


广州市增城区石滩镇沙头村沙头竹席传承人姚伟光)


竹席村的百年传承

沙头竹席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可以肯定是在慈禧统治的年代。最先做竹席的是一位姓钟的村民,他从外地学到了这门技艺,回家关起门来做,怕别人偷学了他的技术。但一个人做的数量毕竟有限,必须请帮工,于是手艺便外传了。很快,整个沙头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做起了竹席。以前毗邻增江的沙头村没筑堤围时,却是水患连年,可以说是十年九灾,农作物收成非常差。

竹席的传入,为沙头人提供了帮补生计的良机。那时竹席的利润很微薄,大概一张就挣那么几斤谷,很多家庭就是靠制作竹席出售来营生。沙头竹席一向不愁销售,和现在一样,有规模就有人来收购,从清末开始,产品就主要提供出口,销售到东南亚热带地方。竹席制作技艺大部分是师父传给徒弟,父亲传给儿子的传授方式,而姚伟光便是继承家父姚灿常和曾祖父姚金围的手艺。

根据姚氏族谱宗亲的追根溯源,姚伟光是姚家制作竹席的第四代传承人。姚伟光自小跟着父辈学习用刀和手制作竹席,徒手开竹、打孔、穿孔、打磨抛光等二十多项的工艺工序,在父辈的指导下,学会了既辛苦又吃力的竹席制作工艺技巧,接受了父业,在经过时间磨炼在八十年代完全了解其制作工艺和熟练度,成为村里数一数二的“老师傅”;

姚伟光说:“当时的沙头村,最疯狂时摆长龙卖凉席,家家户户做出的凉席,沿着如今广汕公路能够摆满两条,曾多达64户,300人以上制作竹席,竹席大量销往周边地区,是当地重要经济来源。”目前,沙头竹席也正面临着失传的危机,年轻人很少有愿意去继承这种手艺。由于制作工序复杂,需耗费大量人力,掌握这门技艺的人越来越少。

现在想买一张纯手工的沙头竹席已很困难,随着老一辈手艺人的逐渐衰老,已很少年轻人去从事这门产业。沙头村的老人常常相聚,忆起昔日竹席的兴旺、曾经的辉煌,想到这门手艺可能在自己手上失传,都说很痛心,现在村里做凉席的人只剩下姚伟光一人,“年纪相仿的老师傅,要么已经过世,要么就放弃了,去年还有两三个,现在就只有一个咯,曾经有几个年轻人跟我学,都中途放弃了,这是既赚不到钱又辛苦的事儿,也就能修修补补了。”姚伟光感叹。

一生坚守,竹席的最后守望者

沙头竹席的原料从韶光、从化、南昆山运过来,将竹子用篾刀劈成一段段,再编制起来,这种竹席睡的时间越长越舒服,如今在姚伟光家中,30年前的竹席仍在使用,比起刚做出的竹席,它的色泽更深,反而触感更光滑,全然不觉是几十年前的竹席。姚伟光向记者介绍起他制作竹席的过程:沙头竹席的制作工序包括除节、抛光、破片、晒干、弹线、编排、打孔、穿线、推平、刨光、收线,共11个大操作工序,大大小小的工序加起来有30多项。

首先把刚拿回来的竹子劈成厚度均一的长条,长短按照所需比例留下,且把表面刨光滑,两边各刨4次,刨好的竹子按照“头尾相接”的方式排列,然后打孔,将编好的线依次穿过,这样竹席的雏形就出现了,工序临近结尾,把整张凉席再次打磨,细微之处调整,这样一张完整的竹席就收工了。

“竹席制作的过程由头到尾都是手工,它最大的特色也就是手工,不同于机器生产产品,手工制作从结实度、耐用度都优于批量生产,这样一张凉席需要3至4天。”姚伟光自豪的说道。当下,空调取代凉席,凉席村辉煌不再,面对日渐凋零的手艺,姚伟光也显得无可奈何:“儿子上学的时候,回家都会叫他来帮我削竹子,简单的工序都会,但要真的靠这门手艺吃饭,肯定是不可能了,带过几个徒弟,有过几位手艺好友,大家都放弃了,其实我的想法很简单,并不是想让大家都来睡凉席,也不需要很多人懂制作技艺,只要有人继续传承,懂得制作过程就够了。”

竹席为本,展现本土特色文化

2015年,为更好的保护和传承,沙头竹席被纳入增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城区文化馆副馆长彭小荣介绍,沙头竹席具有极其浓厚的地方特色,鲜明地展示了清末民国时期的传统技艺,具有很高的审美和研究价值,从文化价值上说,沙头竹席是广州市增城区文化的代表作之一,突出了增城民间传统技艺包容性和多样性,彰显民间技艺的文化内涵;

从社会价值而言,沙头竹席有近百年的悠久历史,它以毛竹为主要原料,用纯手工制作竹席,为人们生活起居的必需品,也是一门艺术。它有用料简,学习快,耐用等特点,所以常见于居民家中,它并弘扬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民间文化和实现对外推广增城文化的一个展示平台。

承载着当地增城人们古朴民俗风情,也是各行各业和谐相处的重要传递纽带之一;最后回归经济价值,沙头竹席实用性强,曾经是当地村民重要谋生手段,以传统手工走入市场经济,以竹席为载体,弘扬增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并以使用和艺术相结合,给予人们视觉美感和舒适感,更能产生出可观的经济效益。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