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吃喝玩乐 查看内容

增城市派潭镇邓村石屋,古朴的山村风景画

11-3-10 07:41|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2253| 评论: 0

摘要: 增城市派潭镇石屋村座西向东,一座翠绿色浑圆的小山岗下,有一排人字封火山墙,灰塑龙船屋脊的清代建筑原风原貌地保存下来。小村以一间大祠堂为中轴,两边是对称的青砖大屋。村前村后,两个门楼如哨兵,忠实地为村庄 ...

邓村石屋村位于增城派潭镇,是特色鲜明的岭南客家围屋建筑古村。村里的村民多姓石,开村祖先在乾隆年间迁来这里,村子距今已有240多年的历史。村前为半月形池塘、围墙、禾坪晒场,村前空地有三排平铺麻石路,村的左右侧各有高两层的门楼,村屋正面开着三扇趟拢门。四周建有如围墙般高的砖木结构的围屋,屋上都开有枪眼。堂屋与祠堂之间有屋檐和檐廊相连,下雨时可在围屋之间行走而不被雨淋。村内还建有一座6层碉堡楼。

 

石屋村座西向东,一座翠绿色浑圆的小山岗下,有一排人字封火山墙,灰塑龙船屋脊的清代建筑原风原貌地保存下来。小村以一间大祠堂为中轴,两边是对称的青砖大屋。村前村后,两个门楼如哨兵,忠实地为村庄把守;一座高高四方雕楼,了望着小村的四面八方,显赫着历史的辉煌。





村庄前面,有一个长方形的禾塘。禾堂下边,是一个半月形的水塘。水塘碧水如镜,把整个村子和村后的山岗全部倒影其中。向导老张告诉我,石屋村前水后山,按民间传统的风水理念,山主人丁水主财,正好是阴阳相配,天人合一的格局,是一块人杰地灵财旺的风水宝地。

传说几百年前,石屋村有个在城里做小生意的石姓人。一个冬日,他在店铺正准备吃饭,门口来了个衣衫褴褛,瘦骨嶙峋的讨饭老人。石姓人见天寒地冻,赶紧把老人接到店里。老人是从乡下进城找儿子的,但一个多月却不见儿子的踪影。老人说自己身上带着一尊铜佛像,本以为可以卖几个钱充当路费,可由于佛像无头,却一直找不到买主,所以只能行乞于街头。石姓人听后,首先答应把老人的无头佛像买下来,接着便让他吃饭暖身。老人饱餐以后,收过石姓人十贯钱,把无头佛像留下,说了声“好人会有好报”, 就告辞而去了。

谁料,当石姓人把这尊佛像卖出去时,买者竟说是一尊金佛像。石姓人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一心一意帮助别人,竟意外发了财。从此,他不但用这笔钱扩大了自己的生意,而且还积下个“乐善人家”的美名。石姓人的生意越做越大,财富积累也越来越多。前一辈石姓人走了,后一辈石姓人上来,乐善的优良传统却薪火相承。一日,石火星到佛山,看见很多商人为重修佛山祖庙捐资。他二话不说,走到签提榜上,大笔一挥,写上“增城派潭石火星,提捐钱十万千”。

一时间,石火星捐资之事传遍禅城。两广总督为石火星题上“功丛秩耀” 的功劳匾;当朝皇帝给石火星赐上五品朝议大夫头衔。从此,石火星成了村民的偶像。为了既谢皇恩又谢乡亲,石火星便在村中修建了祠堂,改造了村场。石火星实实在在为乡亲办了好事,一个新的石屋就这样形成,并逐渐成为增城的望族名村,

石屋村远不止大家在村前所见到的武威堂,也不止两边的青砖石脚大屋,石屋村还有40多间泥砖土舍,只不过土舍组成围龙不是呈圆状或半圆状朝着正厅,而是左右后三边呈“凹”字形环绕着武威堂,构成了“三幢二横一围屋”的布局,在传统的客家围龙格局中有所创新。然而,也正是这些围龙土舍,使人民顿生遗憾。当大家沿着迷宫式的窄道石板街往土屋围龙走去时,只见这些最能代表围龙风格的泥屋却满目疮痍,有的门窗没了,有的瓦面塌了,有的泥墙倒了,直到最后只剩下一段长长的断壁残墙。荒地长满绿草,残垣爬满青藤。

不过,当大家面村萧瑟与苍凉的景象感到压抑时,马上又有了安慰。因为一路走来,青砖大屋依旧,只是时光的抚摸让它添上皱纹;花岗岩石板街依旧,只是风雨的洗擦让它变得光滑;那些土房虽然残了、塌了,这是岁月留下的痕迹。正是由于这些自然的变化,人们才能读出石屋村自然演进过程中的本来面貌,才能感受出石屋村历史的凝重。

其实,代表客家围屋风格的不止是那长长的围龙土屋,完善的防御功能也是客家围屋的显著特征。从外表看,石屋是一个开放式的村庄,但全村却有三道防线,一是村前有水塘防御,进村只有两个门搂;二是祠堂大门和两边的小门,三扇趟拢木门非常坚固:最后就是那屹立在村侧的雕楼,日日夜夜守望着这个古老的家园。

石屋村碉楼,是一座坚固厚实的6层建筑,是石屋人引以为荣的镇村之宝。那天,由于大门紧锁,所以未能沿梯逐层而上,感受它的气度。可是,大家从它岿然屹立的势态,从每层锐眼般的枪孔,就可以体会到它固若金汤的气质。据说,碉楼内可容下全村男女老少,可储备七天的粮食和饮水。1940年秋,增城抗日小分队几个队员因弹药用尽而被日军困在碉楼里,日军曾采用柴火烧,铁锤砸、钢钎撬等手段,企图攻陷雕楼,可是由于雕楼非常坚固,日军小分队始終无法成功。天黑了,村民上后山摇动树木,日军以为当地的游击队趁夜袭击,便狼狈撤离。听过这个抗日小故事,大家对石屋碉楼和石屋村不禁肃然起敬。

 

石屋村的祠堂叫武威祠堂,位于村子最中心的位置,这座占地面积约851平方米的清代建筑保存比较完好,规模也比较大,为悬山顶,人字形封火山墙,灰塑龙船脊,据说这里的石姓族人与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是宗亲。走进祠内,这个名号武威的祠堂却颇为文雅,祠堂的墙上还画着壁画和罗浮山的居士题写的诗词。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增城论坛|新塘地图|派潭镇|石滩镇|中新镇|荔城街|崔与之|增城绿道|增城丝苗米
增城区|荔城街|增江街|朱村街|永宁街|荔湖街|宁西街|新塘镇|石滩镇|中新镇|派潭镇|正果镇|小楼镇|仙村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