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客家人批量进入增城定居时间的考究

11-3-13 04:26|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1315| 评论: 0|原作者: 刘丽川

摘要: 有关客家人初入增城的情况,编于乾隆十九年的《增城县志》卷三“品族·客民”条中有明确的记载:自明季兵荒迭见,民田多弃而不耕.入版图后,山寇仍不时窃发,垦复维艰.康熙初,伏莽渐消,爰谋生聚,时则有英德、长宁人来佃于 ...
有关客家人初入增城的情况,编于乾隆十九年的《增城县志》卷三“品族·客民”条中有明确的记载:自明季兵荒迭见,民田多弃而不耕.入版图后,山寇仍不时窃发,垦复维艰.康熙初,伏莽渐消,爰谋生聚,时则有英德、长宁人来佃于增.村落之残破者,葺而居之.未几,永安、龙川等县人亦悄悄至.当清丈时,善税之占业者浸广,益引嘉应州属县人杂耕其间,所居成聚.
   
此段文字简略地讲述出客家人进入增城是受到“迁海复界”时代背景的影响,他们在增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艰辛的过程:清初,政府为打击郑成功力量,于顺治十八年(1661)主要在福建、广东沿海实行了“迁海令”,位于珠江口附近的增城也深受波及.由于居民被迁赶,造成“村落之残破”的萧条景象,再加之“山寇仍不时窃发”,因此当时“垦复维艰”.康熙初年,即有英德、长宁的客家人来到增城,向本地人租田耕种,因无力建房,只能把被本地居民遗弃的“残破”村庄稍加修萁落脚,条件可谓艰苦.

不久,永安、龙川的客家人“亦悄悄至”.为什么“悄悄”?因为当时的“迁海令”还未解禁,“康熙初”英德、长宁、永安、龙川客家人进入增城垦殖应属“非法”行为,政府颁布“展界”要到康熙二十二年(1683).“展界”后政府对县域土地进行“清丈”(清理丈量)时,“占业者”即客家人已是按时缴税的良民,而且人数“浸广”.其后,他们又陆续引来各自“嘉应州属县”的亲朋好友来增垦耕,客村渐多.该志在“区宇·里廛”条里记载当时全县共有村落305个,客家村落已有50个,占全县村庄的15%.

《增城县志》副主编王李英教授在她撰写的“续修《增城市志·方言志·增城客家话》资料长篇(打印稿)”的“增城客家来源”部分,依据族谱对增城90多个客家姓氏中的35个姓氏的开基祖、开基地点、开基年代与何地迁入资料进行列表.表中所列客家姓氏的进入时间和迁出地点的情况,与乾隆十九年的《增城县志》所述大致相符,但有一个问题需要提出来讨论:
   
王教授列在表首的是北宋进士古成之的祖父古全望,其开基年代为南汉大有七年(934).当时进入增城时的古氏家族是否是客家人?这个问题还有待讨论.因为关于客家民系的形成年代,目前仍是国际客家学界讨论中的问题.笔者认为,识别民族与民系的一个比较客观的标志是语言,因而,从客家方言的形成年代便可推断出客家民系的形成年代,而客方言大致成熟于明代中叶.由于这个理由,在增城开基的古氏应不是客家人,最多可视为客家先民.

有人或许会说,古氏从河源迁来,河源是客住区,古氏怎么会不是客家人呢?有人还因在河源发掘出秦汉时南粤王赵佗时期的“历史遗留物”,而把赵佗称为“天下客家第一人”.上述认识有个误区,就是历史似乎是静止不动的.要知道,历史是条[fs:page]流动的长河,河源自古以来,在她的土地上生活的人群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客家人并非河源本土产生出的第一族群,这里有个“历史的变数”.因篇幅关系就不展开讨论了.

列入王教授表中的56个“开居始祖”(35个姓),是依照族谱纪录祖公入增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的,这个排列很说明问题.先看表中的纪录:康熙五年(1666)以前入增的“开居始祖”有13个:除古全望外,从明弘治十四年(1501)至康熙五年(1666)的155年间在明代7个、康熙元年至康熙五年5个.康熙九年(1670)至康熙十九年(1680)的10年间,进入的“开居始祖”则有12个.再依次下去的时间则是康熙二十四年(1685)——光绪十三年(1887):如果去掉最后一位光绪十三年进增的“成挺职”,其余30个“开居始祖”则全在康熙二十四年(1685)至乾隆四十二年(1777)间进入的.
   
若将这些数字与时代背景结合起来,可作如下史实推断:从明代开始,已有客家人移进增城;清初“迁海”时的康熙元年至康熙五年,有少数客家人为求生存不顾禁令“悄悄”进入增城.为什么康熙九年至康熙十九年间继续会有12个“开居始祖”的进入?笔者想这恐怕与邻近的新安县(今深圳、香港一带)于康熙七年(1668)率先展界有关.因为“迁海”,新安县人口与赋税锐减,以至难以为县,终于在康熙五年(1666)撤县并入东莞县.

为此,广东巡抚王来任及先后两任两广总督李率泰与周有德上疏痛陈弊端,康熙七年(1668)新安县获得了清廷的“展界”特批,于康熙八年恢复县治.闽、粤地方政府对“迁界”之举多持异议,康熙七年新安县既已获展界特许,旁边的增城地方官对有客家垦民进入增城,自然会“睁一眼,闭一眼”不予追究.
   
康熙二十二年(1683)全面展界,为尽快恢复迁界区的经济生产,清廷发布了“招垦令”,闽、赣、粤,特别是嘉应州属各县客家人,陆续大批向广东东南沿海复界区迁移.这次移民潮,即是罗香林先生所说的客家迁徙史上的第四次大移民运动,香港、深圳和东莞、增城等等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的新客住区域就是在这同一历史背景下形成的.第四次移民潮持续至乾隆、嘉庆,其他不成规模的移民延至清末.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