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增城市正果镇永载史册的畲汉情深

11-3-14 04:54|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1313| 评论: 0

摘要: 有人说,“有山必有客,有客必有畲。”增城市正果镇兰溪畲族同胞与客家人关系密切,这是社会公认的。畲族村的房子与客家村极相似,祖公堂的前面也是半月形的鱼塘。不同的是他们的房子相对矮小一点,排列散乱了一点。 ...
有人说,“有山必有客,有客必有畲。”增城市正果镇兰溪畲族同胞与客家人关系密切,这是社会公认的。畲族村的房子与客家村极相似,祖公堂的前面也是半月形的鱼塘。不同的是他们的房子相对矮小一点,排列散乱了一点。他们和客家一样人畜分居,讲究卫生,妇女早上起来与客家妇女一样,先洗锅灶碗筷然后出门干活。畲语的借词,有不少来自客家话。
   
鲜为人知的是:畲族村与相隔40公里以外的荔城夏街黎姓,有着数百年兄弟般的情谊关系。据夏街村委会所编的《增城夏街》所载,抚瑶官黎邦宁与畲族同胞之间,曾有过四百多年感人的交往与兄弟般的情谊关系:夏街十六世黎邦宁是一位聪明人,16岁中秀才,因连科应省试考举人落第而改学医。与宗弟梦吉在县城东门开设一间颇具规模的中药店,坐堂行医。瑶民进城购药必到该店,邦宁兄弟俩必茶烟敬奉。交往日深,感情愈笃。

瑶民(注:暂按原称谓)到县城,都以该店为家,行囊山货亦存放该店。一次买卖完毕,天已将晚,且天昏地暗,雷电交加。邦宁兄弟殷切留宿,以丰盛晚餐款待,敬酒交谈之间,邦宁得知其中一位是增城瑶民的老爹(族长),另一位是博罗瑶民的相公(族长之子),更是兴奋不已,嘱咐多多来往。次年正月十五,瑶民由老爹率领,一行十余人带着山兽野味、虎皮、药材等礼物到药店贺年,以回报留宿款待之恩。时值元宵灯庆,夏街黎姓一连五天灯筵,男丁皆参宴。当年的主理刚好是邦宁,即留下瑶民参加灯庆,与村中男丁同宴饮。

晚上长者到药店住宿,由邦宁亲陪。年轻人在村中书房过夜,由梦吉陪伴。书房也是塾馆,书卷很多,瑶民很是喜欢。梦吉即教他们读《三字经》,几天时间,已有人能背诵。临别时,邦宁赠送书本文具,嘱他们勤奋学习。临行前,老爹带领同行到黎世宗祠大礼参拜。一年多以后,瑶民数人穿着民族服装到正果趁圩,受到当地汉人的非礼追打,夏街兄弟及时制止。瑶寨上下视夏街黎姓为恩人。

到明穆宗隆庆二年(1568)正月十七日,从化松子寨“山寇作乱”,增博瑶民受诱附从,大队人马已至增城城下,知县张孔修深知瑶民骁勇善射,十分惊恐,后知悉黎邦宁与瑶民交情甚笃,亲诣黎府,请邦宁出面劝谕。邦宁应允,大步走入瑶民营中,瑶民大礼迎接,听命退兵,还绑来“山寇头目”献上,县城得以解围。事后,知县详报省巡抚转奏朝廷,封邦宁为增、龙、博三县“抚瑶官”。

邦宁去世后,由梦吉代理。神宗万历十四年(1586),诰授梦吉袭抚瑶官之职,并令专此世袭。顺治七年(1650)清政府颁发长形钢印一枚,上刻篆体阳文:“增、龙、博抚瑶官关防”等字样。此印,四十年代末,仍由义男李士坤保管,解放后遗失。至光绪乙未年(1895)修黎氏族谱时,抚瑶官世袭已有九代十任。清末民初,改为黎世族尊、缙绅、有才德者担任。
   
关于畲族同胞英勇善战以及抚瑶官世袭的事《宣统志》均有记载,《卷之一·地舆·风俗》载:“其人——长技在强弩,药矢发无不中,中则立毙,处深山而玩虎狼者。”《卷之三·编年》载:“‘隆庆’二年,春正月十七日,从化松子寨山寇大掠城下,知县张孔修率士民登城守,寇不敢犯。”

《风俗》又载:“隆庆间,从化松子寨寇作,峒猺多从乱,邑人黎邦宁抚平之。当事委授抚猺官。宁卒。猺仍梗化,弟梦吉复能驯之。于是奉委世袭。国初(注:指清初),邑中多贼,猺官黎振彩召猺分守四门,城恃无恐。左翼都督、同知许尔显上其事,录功给衔,仍世袭焉。”所载对畲族同胞多有污蔑之词,但从中可见,黎世族谱所载并非虚传,同时也可见畲族同胞英勇善战的史实。
   
畲族村与夏街村之间的友好交往,“文革”期间曾中断过几年,但很快恢复。改革开放后更为密切。每年春节期间互相拜候,畲族村给夏街送土特产。夏街村多给他们以钱物资助,80年代曾送电视机。1994年曾无偿让出100平方在荔城的宅基地给畲族村建楼房两层(三层以上仍作为夏街村民集资楼),供村委在荔城出入之用。夏街村委每年春节前夕往畲寨慰问,总有红包送给老人或困难户。
   
最后,还要说的是,在畲族村委会的墙上挂满了镶着奖状的镜框,该村是一个难得的文明社区:2003~2004年荣获增城市禁毒委员会授予的“无毒社区”奖状,荣获中共增城市委、增城市人民政府授予的“文明社区”奖状;2005年,荣获中共增城市委、增城市人民政府授予的“安全村”奖状;2006年被增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增城市文明示范村”。该村民风纯朴,风气良好。

因此,才有开头所说的鸡鹅不用关押的情况。在老人的记忆里,村里从未出现过犯罪判刑的事。一是因为村民素来对好吃懒做、偷鸡摸狗的事深恶痛绝。四十年代,曾出现过一个二流懒汉,经常偷村民的东西,屡教不改,经族长与村民商议处以活埋的极刑。从此,村里太平无事。解放后,村里办起了小学,使村民从小受到很好的教育。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各方对畲族同胞的关爱,也激发了村民的民族自尊心。

盘章有任校长二十多年,每星期一升旗仪式之后,他都要跟学生讲话,教育学生不但要读好书,学好本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做人,要爱国、爱乡、爱民族,要记住为本民族争光,不要给本民族抹黑。文明社区,是长期教育的成果。
   
沉寂的山村早晨,最令大家欣喜的是小学生蹦蹦跳跳、三五成群,穿着具有民族特色的校服、背着书包上学的情景。接着就是观看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一、二、三、四——二、二、三、四——”地做晨操。再就是欣赏他们早读的琅琅书声。这些,在城市里极平常的事,在畲族村却引了起不少人的兴趣。老师一句一句地领着学生读英语。悦耳的书声,牵起大家诸多的遐想:畲族小学与畲族村,是难以割舍的。要是没有了学校的琅琅书声,这个村寨就太沉寂了!畲族文化的传承,要靠这些孩子,同时他们又有着“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目标。可谓“任重而道远”。孩子,是畲族村的希望与未来,也是祖国四个现代化的建设人才。这就难怪村民把畲族小学视作掌上明珠了。

曾经有南方电视台来拍摄畲族文化风情,其中就有小学生穿着民族服装用畲语演唱的歌舞——《幸福全靠共产党》,大意是:我们过去好凄凉,衣服单薄又缺粮;今天的生活好幸福,有吃有穿有书读;幸福的日子长又长,幸福不忘毛主席,幸福全靠共产党。这是一首流传了半个世纪的畲族民歌。现在由畲族小学的学生,用甜嫩的歌喉、充满稚气的舞姿演唱出来,楚楚动人。如果没有畲族小学,没有这班熟悉畲语的学生;哪来这美好的镜头?畲族小学,确实是秃岭山下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