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增城新塘哲学家湛若水“随处体认天理”的理论基础

11-3-16 09:10|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5438| 评论: 0|原作者: 道生堂

摘要: 湛若水的早年并没有刻意形成自己的理路体系.只是如同时代的人一样,通过对《四书》,《五经》的学习和熟读,来赚取功名,以脱离打鱼晒网的贫困生活.湛若水所处的增城,在明代是颇有影响的.在朱元璋统一中国的时候.广东人张 ...
湛若水即时领悟到了白沙的所指.当场将赴京会试的证件销毁,表示绝此念头.同时,回家三天以后,在上门向陈献章陈述自己已了无杂念的思想.这次表演十分成功,陈白沙就将湛若水收为学生.湛若水得以进入到陈白沙主办的书院学习以后.陈白沙崇尚“以自然为宗”的教学方法,令湛若水耳目一新.当时,科学考试的文章评价,必须是首先对题目的出处有清楚的了解.题目的选择必然是在《四书五经》中选择的.所以,一般进京赴试的人都可以找到大约的范围.因而,孰背《四书五经》并不是关键.

大部分举子都可以破题.其次是对题目点释的内容要切入出题人的要求宗旨.这一点,对大部分举子也不难.每年开科.谁人定题,就是表现谁人的风格.如在2007年的高考题中,语文题目是《传递》.很明显,当时教育部是将奥运火炬传递作为重大的事件.希望引起学生的重视.所以,一般题旨,在京城的考试场上是会找到的.关键是展开论述的问题.也就是定优劣文章的标准.

这个标题就是考验授课老师的关键.一般明朝的公,私立书院,均是以老师的论证作为基本现实的证据.所以,文章一送上评卷官员中,就会从中知道是哪一门派的学说.作为学生,在读书中比较单纯,作文时都是以老师授课的内容为准.所以一个门派的学生群中肯定是会选用相同的论据.那么就很难评出其中的优劣.同时,以私立为名的书院老师,必须要保持好一定晋升率.如果失去了这一基本条件,就没有人肯出高价送子弟入书院读书.不如就送到公立书院或回家做生意算了.因此,私立书院老师必须与朝廷的官员保持好密切的关系.如果一有学生中状元,那么,就意味着该书院可以保持学生进仕的良好势头.能中状的人,一般是已经进入到核心权力的范畴.

陈白沙从自己的赴考经历,到师从吴与弼学习教育方法,到进京拜访在朝官员,赢得个“真儒再世”的名衔后,就在江门设立书院,广招富家子弟读书做官.明朝时期,广州作为著名商埠已经是有“资本主义萌芽”,有钱人也不少.但他们苦于没门路.从官的人甚少.但在明初开国时,广东人在朝廷用人上有着十分重要的话语权.这一点已经是朱氏皇族不成文的传统.但要使广东人从世袭制获得突破,就必须有一条通道,就是利用科举制度,每年从广东选择人进京为官.陈白沙的实践就是开拓这一通道的始创人.也是广东人探索成功的人才教育模式.

湛若水进入江门书院时,陈白沙已经是当时学术界的耀眼明星.他的学生梁储成功中了状元以后,每年都有人中进士或其他的学位.逐步地壮大了以梁储为核心的广东派统治核心层.能够实现这一目标,完全是得力于陈白沙提倡的“学贵知疑”,“务求自得”学术研究的宗旨.从而在有标准的题目:生出无标准论证过程的奇葩.

湛若水进入书院后,陈白沙并没有安排他去读书,也没有规定他完成任何的课程.而是安排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封闭的生活.陈白沙曾送一首诗给湛若水,题《楚云台观民泽所栽菊》,就是记录了陈白沙监督湛若水(即民泽)进行栽菊劳动的过程.全诗是这样的:当轩玉朵孤,植竹翠茎扶.香细风初动,神清俗本无.寒深溪井枯,月出山瓢疏.何处异乡客,永怀歌茱蓃.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到,陈白沙最欣赏湛若水的创意和勤奋.首先仅是指示他种菊,但湛若水认为单菊太孤了,就加种了竹.多种植物后,用完了楚云台的水,直到月出才将劳动完成.

这一点,使陈白沙想起自己的老师吴与弼教育时,和同学娄谅(王守仁的老师)的故事.娄谅家有钱,人又豪爽,一直不参加劳动.一次与吴与弼自己耕地,召娄谅一同做,并教导他“学者需亲细务”.这一次令娄谅甚为折服.湛若水皈依陈白沙门下,便令自己独立的人生观有了一个扩展和巩固的基础.他在陈白沙崇尚学术“自得”,“学贵知疑”的学风熏陶,不仅增强了对《四书五经》的论诵,而且是从自我生活的实践角度,对《四书五经》作出了全新的诠释.

对《四书五经》的新认识,作为湛若水的人生经历是比当时的同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明代的广东,读书人一般上都是家中有钱或有权的人.当然,就失去了如湛若水那样,自小就已经生活在一个遭受欺凌的破碎家庭中,靠外戚的支援,才有了今天的地位.所以,他是最能理解孔子的人生经历.从孔子《论语》所记叙的内容来看.孔子的一生也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追随他的学生,虽然很多都做了官.但是孔子自己实际上是没有享受过安乐的日子.正是孔子的流浪,才成就了中国传统学问从贵族向平民发展的转折过程.为中国统治阶级的肌体开拓了一条补充新鲜血液的通道.

湛若水正是从这个角度产生了对朱熹的观点的反思和批判.这一点,湛若水在与陈白沙的交流中是甚得陈白沙欣赏.陈白沙有很多诗是送给湛若水阅读和参悟.其中《与湛明泽》一诗是这样说的:“六经尽在虚无理,万里都归感应中,若问此边参得透,始知吾学是中庸”.从内容看,此诗应是陈白沙交给湛若水学习任务的第一首诗.应该还是师生关系还十分严格的阶段.

陈白沙在诗中只提六经,就是要求湛若水要重视研究孔子之外的理论.当时,儒,道,佛三大宗教已经在民间流行.各自均有特色,也在不同程度对社会产生影响.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儒家学派,如果再不能在理论上有突破的话,就肯定会被其他的宗教流派所取代.加上,当时儒家呆板,落后,拘紧的教育,不仅让明朝统治内部出现变化,而且给整个社会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从朱元璋诛杀功臣,到朱棣夺权迁都,都是在行动上超越了儒家礼教的规条.

所以,才产生了吴与弼等人,回归到田野中重新对儒家理论进行反思和认识.实际上,都是在寻找适合变新的另类理论元素.王守仁也在道学的启发下,回到家乡筑庐悟学.但是,真正的理论突破,是必须在熟悉各派理论的前提条件下,才可以孕育和成长自己的独特理论之花.所以,陈白沙要求湛若水必须全方位了解当时流行的理论,然后再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在理论研究中找出一道和合中庸的理论风景线.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