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文学作品 查看内容

游走在玉石漫滩的增城市石滩镇

11-3-17 10:29| 发布者: 增城视窗520_com| 查看: 2246| 评论: 0

摘要: 当我带着对荔乡增城丝丝缕缕的传说,告别鹤之洲的幽静和江面上粼粼的波光,沿着增江画廊,穿过西福河,来到石滩镇的时候,麻石铺就的街巷,熙熙攘攘的集市,穿着朴实的乡亲……仿佛让我回到了故乡,回到了遥远的童年时光,一股 ...
当我带着对荔乡增城丝丝缕缕的传说,告别鹤之洲的幽静和江面上粼粼的波光,沿着增江画廊,穿过西福河,来到石滩镇的时候,麻石铺就的街巷,熙熙攘攘的集市,穿着朴实的乡亲……仿佛让我回到了故乡,回到了遥远的童年时光,一股亲切的暖流顿时涌上心头。只是那透过小汽车的喇叭声,摩托车的马达声和自行车的铃铛声,翩翩入耳的本地白话和客家方言,不得不提醒我:这里,是增城的石滩!一个离故乡千里之遥的地方,一个和故乡一样,靠水而居且有着相似名字的地方!
 
于北宋天禧四年(公元1019年)建圩的石滩,位于增城市南部,处于广州东部板块东端,北连荔城,南与东莞隔江相望,当年因地处增江多石的河漫滩,而得名。1958年设石滩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建镇。2004年2月,增城市进行镇级行政区划调整,将原三江镇,沙庄街并入石滩镇,并镇后的大石滩,成为广州市首批五个示范中心镇之一。

北宋建圩时的繁华,今天的我们已经无法知道,河漫滩上也没有了遍地的嶙峋石头可寻。但行走在街巷的麻石板上,听清脆的脚步声忽远忽近地将历史的记忆轻轻敲响,你便会感受到浓浓的古朴气息。四通八达的巷口,巷口悠闲地晒着太阳的老人布满皱纹的脸庞,老榕树垂吊下的枯黄根须落地生出的盘根错节,长长巷口的那头连着的古码头吹过来的河风,以及微风中夹带的敬拜神灵祖先燃香的味道,都会让你的思绪不由自主地穿越千年的时光,沿着那悠长的麻石板路,追寻岁月过往的脚步,捡拾明明灭灭的光阴。

河水很清,只有一些匆匆而回的渔船划破了她的平静。悠闲的时光里,东岸的枕河人家,垂柳树下,家家户户都系着一只小船,鸡犬之声隔河传来,清晰自然。此时,一位红衣少女正从自家高高的屋场上沿着斜斜的土阶向河边的小船走来,动静之中,俨然成就了一幅岭南水乡古朴清新的水墨画。

掩映在一片浓浓树荫之中的古码头,不但没有丝毫破败的景象,在冬日的午后却热闹非常,刚刚打渔捕虾归来的人在这里忙着上岸,早就等待在此的村民忙着打招呼忙着挑选鱼虾,村言俚语,俨然是一个小小的河鲜市场,与西岸林立的店铺,西餐厅里传出来的流行音乐,还有时不时冒出来的外省口音,融合于这冬日温暖的午后,绘就了岭南水乡的又一大景致。

听说每逢端午,这里的龙舟赛更是人山人海,车水马龙,盛况空前。周边的村镇都会闻讯赶来看热闹,连东莞,黄埔的本姓龙舟队也会应邀赶赴盛会,连宗认亲,交流竞技。千百年来,龙舟竞渡逐渐演变成本地一年一度规模宏大的文化体育交流盛会。比赛结束,还会在宗祠之内,村民广场,大摆流水筵席,称为“吃龙舟饭”,场面之大,人数之众,真是难以想象。而更叫你难以想象的,就是这样一个岭南小镇,居然培养出了世界举重冠军刘秀华,世界划艇冠军陈海霞,世界蹼泳冠军袁海峰以及2008北京残奥会赛艇冠军单子龙,成就了“体育之乡”的美誉。

平坦的地势,丰富的水资源使这里成为土地肥沃的鱼米之乡。增江河,西福河流经该镇后注入东江,形成“三江汇聚”的美丽景色。纵横交错的河涌,星罗棋布的鱼塘,广袤的增塘水库,万顷的三江水稻基地,连绵不尽的果园……优美的环境,良好的生态,如诗如画的人文景色,叫人怎能不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我曾经走进三江管区刘映惠的香蕉种植场,三千亩的香蕉林让人恍若置身于北方的青纱帐。黄橙橙的香蕉让人垂涎欲滴,“社员+基地+农户”的管理模式让人扼首沉思,一万多顿的年产量,四千五百多万元的销售额更是让人惊奇咂舌。穿行于无边无际的香蕉林中,我很难想象:从1989年的一亩七分地发展到现在的三千亩,刘映惠和她的社员们要经历怎样的艰辛和付出?而刘映惠微笑着告诉我,这一切都是党的富民政策和根治水患的结果。

三江80%以上土地为增江三角洲平原,土地低洼,河水潮水交汇,历史上水患严重,解放后经过多年的治理才得以根治。清雍正初(公元 1724)年,从增江口涌入的潮水,可至20公里外的潮水边村(今荔城街与小楼镇交界的水边村)。公元819年,唐代大文豪韩愈被贬潮州,途经增城,适逢暴雨,亲眼目睹了席卷三江的洪灾,哀伤地写下“云昏水奔流,天水漭相围。三江灭无口,其谁识涯圻?暮宿投民村,高处水半扉。鸡犬俱上屋,不复走与飞。”的悲伧诗句。

洪水过后,满目疮痍,民不聊生,往往是疾病流行,瘟疫蔓延,这便有了“麻车舞火狗“的习俗。相传明朝嘉靖年间,石滩麻车村中瘟疫流行,连年不止,眼看人畜倒毙,烟火渐稀,村人惶惶无策。就在此时,村中来了一位“地理先生”,他在村前村后四处察看一番后,便嘱咐全村男女老幼人人动手,用稻草扎成狗的模样,在草狗身上插满粗香,晚饭后一起点亮香火,用竹竿撑起四处游走。村民们于是按照“地理先生”的嘱咐去做,顿时全村每个角落都笼罩在浓烈的烟火熏陶之中。如此反复数次,瘟疫果然渐消,一场灭族之灾得以幸免。

此后,麻车村人丁兴旺,很快发展成为附近少有的刘姓大村庄,“舞火狗”的活动也代代相传,并逐步演变。最初,村民用稻草扎火狗,由于太单调,并且容易着火焚毁,后来就用火杆(当地一种杆状,分节,有刺的植物)代替它。再后来,村民逐渐换用竹篾扎制各种“火狗”禽畜模型。麻车村过去由九个自然村组成,因此每村出一只火兽,共有九种,有龙,狮,麒麟,象,狗,貔貅,鳌鱼,鸭和凤。
12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