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文学作品 查看内容

增城文化之深意,阅读《唐诗的花与果》

11-4-18 05:35|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1690| 评论: 0

摘要: 现代文阅读练习中有著名作家刘醒龙的一篇散文《唐诗的花与果》,命题者很聪明,特意避开了“解题”——对题目的理解。而我们在阅读时,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对题目的理解。我们在现代文阅读讲解中,经常对学生说,要把 ...
现代文阅读练习中有著名作家刘醒龙的一篇散文《唐诗的花与果》,命题者很聪明,特意避开了“解题”——对题目的理解。而我们在阅读时,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对题目的理解。我们在现代文阅读讲解中,经常对学生说,要把题目当成理解文章的钥匙。而如今,门开了,可这把钥匙是什么模样,我们却看不清楚。

《唐诗的花与果》文章大意很好理解。作者由增城的皇家贡品——“挂绿”(一种极品荔枝)联想到曾出生在这个地方的太平天国的重要领袖翼王石达开。作者以“近乎无事生非的心态”,推测少年石达开大概是亲眼目睹了那些“挂绿”被 “黄金白银包裹的指尖摆着姿态来剥食”的情景.

从此之后,这种极度不平衡的情愫在石达开的心中生根发芽直到壮大,以至于最后参加洪秀全的义军,立志推翻当朝,也让自己成为能享用极品挂绿的王公贵人。在作者眼里,小小的荔枝俨然是富贵身份的象征,这大大的刺激了少年石达开。这一挂挂荔枝成了石达开最终走上反清之路的原动力。

文章最后三段是这样的:在现在据说是用石达开捎回来的财宝修建的宗祠的屋檐上,至今还能见到“当官容易读书难”的诗名。当年不清楚的事情,留待如今更只有猜度了。正是由于如此之难,更可以让人认为石达开当然吟诵过杜甫的名句。那些开在唐诗里的乡村之花,一旦与历史狂放地结合,所得到的果实,就不是只为妃子一笑的一骑红尘,而是一心想着取当朝而代之的金戈铁马万千大军。

没有记忆,过去就死了,不得再生。没有记忆,历史就是一派胡言,毫厘不值。没有石达开了,没有挂绿,荔枝总不至于不是荔枝了吧?将唐诗当作花来盛开,最终还得还以唐诗滋味。这样的荔枝才是最好的。如果没有这两段,我们已经能看懂文章了。可是一读这两段,相信很多人又不明白了。

“挂绿”刺激了石达开并使之走上反抗道路与“唐诗的花与果”有什么联系?如果单就这句“那些开在唐诗里的乡村之花,一旦与历史狂放地结合,所得到的果实,就不是只为妃子一笑的一骑红尘,而是一心想着取当朝而代之的金戈铁马万千大军”,我们或许还可以把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与增城的“挂绿”联系在一起。因为不管杨贵妃吃的荔枝也好,增城的“挂绿”也好,那都是身份的象征,都能刺激人们特别是那些不平衡者的心理。

作者如果在最后只写这些,我们也不会云山雾罩不知所云。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到少年石达开一边吟诵《过华清宫绝句》,一边想象故乡的“挂绿”被八百里驿传飞速传之北京的情景。从此唐诗中的这朵不平衡之花开在了少年石达开的内心之处,这朵花后来随着石达开的成长而变成了果实,石达开也由一个少年愤青变成叱咤风云的天国大将。

当然这样结尾未免太浅显易懂,不如原文深奥。可是,反复阅读,作者不就是想表达的这么一个意思么?至于“没有记忆,过去就死了,不得再生。没有记忆,历史就是一派胡言,毫厘不值。没有石达开了,没有挂绿,荔枝总不至于不是荔枝了吧?将唐诗当作花来盛开,最终还得还以唐诗滋味。这样的荔枝才是最好的。”笔者浅陋,实在是不明白深意何在!

读完《唐诗的花与果》,笔者突然想起了去年那一系列的杀害小孩的恶性案件。也许那些杀人犯生活中很不如意,也许遭遇了不公平对待,于是他们就把仇恨的情绪无限放大,进而采用极其残恶的手段来报复社会。如果用弗洛伊德博士的心理学思想来解释这些人的行为,也许会上溯到他们幼年时期曾遭遇到的伤害,他们潜意识里已经埋下了报复的种子,就像《唐诗的花与果》中的石达开。

幼年时期的“不平衡”使得石达开走上了颠覆之路。其实,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着不平等,对于我们来说,正视不平等无疑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一旦我们把这种不平等的感觉无限放大,那么我们要么走极端,要么整日痛苦。与其这样,我们还是淡化不平吧。
12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