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风土人情 查看内容

广州增城正果镇银场村大寨社有最大的客家围龙屋 历经200年风雨依旧完好

22-3-16 05:52|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1892| 评论: 0|来自: 中国侨网

摘要: 客家围龙屋和北京四合院、陕西窑洞、广西“杆栏式”、云南“一颗印”并称中国五大特色民居。传统客家围龙屋一般有圆围、方围、半圆围等形制。在广州增城地区,客家围龙屋则多为圆形半围龙。近日,记者前往广东省广州 ...
客家围龙屋和北京四合院、陕西窑洞、广西“杆栏式”、云南“一颗印”并称中国五大特色民居。传统客家围龙屋一般有圆围、方围、半圆围等形制。在广州增城地区,客家围龙屋则多为圆形半围龙。近日,记者前往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正果镇银场村大寨社,探访了一座无论规模还是样式都堪称“增城之最”的客家围龙屋。

(围龙屋已有200多年历史)

该围龙屋已有200多年历史,为大寨社王氏祖屋,占地达3500平方米,大小房间近百间,目前整体保存完好。增城文史学者、原增城区政协文史委主任陈克等专家近日考察后认为,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增城最大、最完整的客家围龙屋。这座客家围龙屋四面青山环绕。屋场旁边,一条清澈的山涧流水淙淙,逶迤而去。围龙屋坐东向西,依山势而建,围龙内有三级平台,既是相对独立的三个生活空间,又构成一个完整的方形围龙。远观俯瞰,颇有金阶列鼎、虎踞龙盘之势。

(围龙屋整体保存完好)

王氏祖堂(客家人称“厅吓”)位于中间一级平台,为典型的客家“一厅一井两耳”布局。上厅是祖堂,供奉祖先灵位,下厅、横巷和两则耳房是民居。据了解,这上下三级平台的近百个房间,就是过去大寨社王氏族人生活起居,生息繁衍的场所,体现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传统风貌。

(围龙屋四面青山环绕)

据当地村民口述和《增城王氏族谱》、民国版《增城县志》等资料的互相质证,这座围龙屋为该村开基祖王宗诚儿子王定民所建。王定民于清代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成贡生,后捐官得“五品蓝翎”衔,还担任过广东“布政使司衙门总厅”主官,家资丰厚。至今,他的后裔王腾绿位于祖堂左侧的祖屋阁楼上,还赫然悬挂着“布政使司衙门总厅”“奉旨赏戴五品蓝翎儒林郎”等牌匾。

(围龙屋大小房间近百间)

大寨社所在的银场村和周边白面石、亮星、水围等村,都是广东省民政厅认定的“革命老区村”。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武装东江纵队和后来的“东三支”游击队,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浴血奋战,为抗日战争和革命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广州抗日第一枪”——白面石阻击战就在大寨社的后龙山大寨顶(土名)、白面石村的老虎石(土名)一带打响。据村中老人回忆,王氏祖屋就是当时独立二十旅的一个团的指挥部。《广州市增城区革命老区发展史》对此就有所描述。

《广州市增城区革命老区发展史》简单记述了白面石阻击战的过程:“1938年10月20日,日军在沿广汕公路正面攻击增城之际,侧翼一路由博罗横河经龙门麻榨到正果做迂回攻击;(此前)10月17日,中国军队独立第二十旅奉命驰援正果。19日抢占阵地。正面三团居中布防于正果白面石、老虎石山一线......20日凌晨,日军主力发起进攻,(三团)二营官兵奋勇还击,激战整日,毙敌164人,该营牺牲200多人。”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