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倡导国学的增城清代唯一翰林赖际熙

11-4-27 10:27|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1355| 评论: 0|原作者: 梁基永

摘要: 广州郊外龙洞的一座小山坡,道光癸卯年(1853),一个增城客家人选择这里作为他的长眠之所,因为曾有相士断言,葬此地六十年后,你家当出贵人。为了佐证此事,他在墓碑上刻写了铭文。十二年后,这个客家人的孙子赖际 ...
广州郊外龙洞的一座小山坡,道光癸卯年(1853),一个增城客家人选择这里作为他的长眠之所,因为曾有相士断言,葬此地六十年后,你家当出贵人。为了佐证此事,他在墓碑上刻写了铭文。十二年后,这个客家人的孙子赖际熙出生,一个甲子过去,光绪癸卯年,赖际熙在北京中了二甲的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成为增城县在清代唯一的翰林,人称赖太史。

几年后,清室倾覆,太史避居香港做起了寓公。一同来到香港避地的遗老之中,他并不算最老资格,但却颇有号召力,其一是因为他的客家人身份。客家人在近代有功名者并不多,是以香港客家人组织的“崇正总会”在1921年创办的时候,便公推赖氏担任首任会长。翻开二十年代的香港报纸,经常见到这位矮胖儒者的身影,赖太史的哲嗣赖恬昌教授告诉我,由于当年香港还没有“信贷评级”之类的机构,一般生意人或者银号要放贷款给客户,都请知名士绅作推介。当年只要赖太史口头说一句:“渠都信得过吧!”商家立马开票放款。

1925年,精通中文的金文泰爵士接任港督,他在此前已经在港生活十多年,也久闻赖太史的名气,上任之初,他竟然拜太史做他的汉文老师,每周一天在山顶的别墅听赖太史讲经学。当时香港的中文教育只有私塾形式的学校,赖太史趁机提出要在香港大学开办中文科,一班热心的中国富商如冯平山等也热心捐款,于是1927年港大中文学院正式成立,赖际熙为首任系主任。

这一时期刚好鲁迅来到香港,在《而已集》中鲁迅提到了他所见的港督提倡汉学的情形,其中也有提到赖际熙。鲁迅对于传统的经学教育当然不屑一顾,他笔下的“金制军”和“赖太史”都带有嘲弄的意味。然而在上世纪初,香港还是一个移民城市,倘没有赖际熙等避地遗民的大力倡导,香港的中文教育发展史可能还要等到抗战时期才会到来。

赖际熙出掌中文系,又请来温肃等遗民来开办史学经学等课程,在当时中国高校中,应该还是属于保守的一类,港大学生对此也颇有微词。我查了当年的中文科毕业名录,每年竟不足十人。数年后,港大以赖不懂英文不适合参加校务会议为由解聘赖氏,由许地山接任,此是后话。

赖恬昌教授曾讲述不少父亲的趣闻。赖太史住在港岛,每日由轿夫抬着到山顶港大上课,下午必往石塘咀的酒家流连。他好饮白兰地,求他办事写字的商人排着队宴请,每夜必醉,醉后由轿夫抬回家,有时醉倒在轿子踏板上,路人侧目而不以为怪。回家后仆人端上备好的鸡汤和小碗米饭,吃后又元龙高卧。他的好酒,其实也有浇愁的成分在。他善写书札,交代一点小事也认真写一张,我收过他随手写的几通八行笺,字很有《砖塔铭》的味道,在他写给遗民富商陈子丹的信中提到,“刘伶醉死便埋却”,这和朱祖谋的“但求速死”似同一意趣。

1937年,赖太史病终香港,临终前他还拉着探花朱汝珍的手,叮嘱要保存好他所创办的学海书楼藏书和继续讲学,并遗命要葬在祖父墓地旁。港府为了隆重其事,特批港九列车用三个车皮装成灵车运送棺柩回广州龙洞安葬。八年前太史孙子带我专门去访过墓地,两处古墓保存极为完好。两年后,因为要开发房地产,太史祖孙古墓被迫迁走,灵塔临时安置于增城故居纪念馆中,墓前石碑石狮尽毁。我捡起他祖父墓铭的残碑想,这恐怕是当年那相士所料不及的罢。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