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风土人情 查看内容

留住乡愁:广州市增城区仙村镇碧潭村 碧波悠悠绕荔林 百年古村今振兴

22-7-26 07:14|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1595| 评论: 0|来自: 增城日报

摘要: 2022年6月上旬最后一天,广州市增城区仙村镇碧潭村,外嫁女赵淑仪和一群姐妹们以及村里的学生们相约在村史馆内参观。青砖灰瓦白墙的村史馆明朗又古朴,左右两面墙体还绘有精美彩绘。画满夏荷的墙绘,与馆前的莲池交 ...



(碧潭村位于增城区仙村镇,村如其名,一口碧潭倒映着岸边民居,呈现出美丽新乡村)


传承:老物件里的文化民俗

在村史馆正门对着的展台上,色彩艳丽的龙船头、精心制作的鹊桥造型工艺品、各式各样已退出历史舞台的农耕器具和生活用品......一件一件带浓郁水乡元素和地方特色的“老物件”,成为众人参观的焦点。新中国成立之前,碧潭村的耕作工具多为竹、木、铁制作,靠人力弯腰曲背地操作。手摇龙骨水车、禾镰、禾叉、秧铲、木古磨......针对不同农事,农耕工具大致可分为灌田汲水、收获、耕种以及日常所用四大类。

据村中老人讲述,碧潭村农耕历史悠久。远在明清时期,碧潭便盛产水果,尤以荔枝驰名,到清康熙年间,荔枝生产规模巨大。此外,碧潭的蔗糖生产也于清初顶峰,村内建有多家糖厂进行制糖事业。到了清末,随着蔗糖生产的衰落,稻谷生产却有了较大的增长,著名的丝苗米已经远销海内外。

碧潭村的婚嫁和“做会”习俗也在时代发展中传承下来。在碧潭村,传统婚嫁应由媒人“下定”,三书六礼,然后择日完婚。婚前五六日,男方到女方家中下聘礼,男方在聘礼当中拿回一部分作为“耕种本”,现称“生意本”。结婚当天,男方大约晚上8、9点出发接新娘,12点前要回家。回家后新人双双拜天地、祖先、高堂,连续三晚均有人闹新房。结婚后,三朝回门,新人带上各种手信回娘家,娘家人向新郎“撒谷壳”,俗称“刹”新郎,新郎一般撑伞挡住。现在碧潭村因水稻种植减少,当举行传统婚庆时,人们往往将撒谷壳改为撒面粉之类的代替习俗。

“做会”习俗的来由则与古代时父母对外嫁女的牵挂和想念有关。在碧潭村,每年村民会选定农历吉日,迎接外嫁女集体带着婆家亲人回到碧潭村娘家看望亲友,家家户户燃放鞭炮、大摆宴席。随着历史的推进与发展,“做会”的具体内容也在不断发生演变:由最初的与远方的亲朋好友、外嫁的女儿等相聚,慢慢演变为后来增添唱戏、看电影、篮球赛、文艺节目、生产经验交流等活动内容。

振兴:古村旧貌换新颜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碧潭这座沉寂在山水间的羊城村落,也在党的领导下,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创建广州市级美丽乡村为契机,碧潭村深入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系列工程,先后通过拆除鱼塘周边近千平方米的破旧房屋,整合旧村场的闲置建设用地,建设了碧潭村文化艺术馆(旧小学改造)、后龙山公园、休闲广场、篮球场等一批休闲文化场所以及生态停车场、公共厕所等配套设施。

同时,村中对车行道、人行道、水渠、鱼塘等分别进行升级改造,开展绿化亮化、庭院美化、垃圾分类、厕所革命、污水治理等基础工作,使得乡村的面貌焕然一新,一幅新时代美丽乡村的“生态宜居画卷”正在加快绘就。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充分利用闲置的碧潭小学校舍,2017年,在仙村镇党委政府的牵头下,碧潭村对原小学旧建筑进行简单翻新,成功引进了广州美术学院退休教授、优秀油画艺术家董一点在此从事艺术创作,并于2021年成立了仙村国际艺术创作基地。随着中法艺术汇展等展览的举办,越来越多国际艺术家前来基地交流学习,曾经荒废的校舍摇身变成了一处雅俗共赏的艺术交流中心。

仙境碧潭迎远客,青山秀水展风姿。村史馆展览的最后章节,描绘了碧潭村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作为仙村镇打造荔枝小镇新乡村示范带三基点之一,站在新起点上的碧潭村,正加快规划完善碧道廊道、农房风貌、农业产业、田园风光、联农带农、公共服务等建设,致力将碧潭村新乡村示范带打造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丽生活“三美融合”的高地。

“碧潭村史馆承载着碧潭村的历史与文化,是全体村民的精神家园。”赵景枝表示,“随着时代的发展,村民的生活方式是改变了,但良好的家风、村风、民风不能丢,碧潭村史馆承载着碧潭村的历史与文化,是全体村民的精神家园,只有一代代传承下去,方能留住乡愁,并获得前行的力量”。
12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