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从清末慈善机构宝善堂到全国卫生先进单位的增城新塘医院 已走过超百年的历史

22-11-21 07:40|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809| 评论: 0|原作者: 湛汝松|来自: 新塘拾贝

摘要: 古籍《礼记•大学》中有一句名言:“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惟善以为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国齐家治国的法宝。新塘宝善堂就是以“惟善以为宝”作导训兴办的慈善医疗机构。民国十年版《增城 ...
古籍《礼记•大学》中有一句名言:“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惟善以为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国齐家治国的法宝。新塘宝善堂就是以“惟善以为宝”作导训兴办的慈善医疗机构。民国十年版《增城县志•慈善卷》记载,新塘宝善堂位于新塘墟始兴街(今水松路),清代光绪二十一年(1895),由当地秀才湛炳南倡议新塘圩的商家和民众捐款兴建。光绪二十六年(1900),当地乡贤湛锡高又以同样的签提捐赠形式,发动镇里善长仁翁捐款,兴建独立的方便所,以便安置重危病人。


(20世纪40年代新塘方便所)

关于宝善堂,新塘坊间流传着很多感人的故事。光绪乙未年,当湛炳南发出为建宝善堂筹款的倡议并带头签捐时,镇里酒楼、米行、金铺、山货、酱料、打铁、木器、果菜栏等商家积极响应,捐款者十分踊跃。有个家境清贫的剦鸡佬觉得善心不应分贫富,便与妻子商量,把结婚时唯一的金戒指捐献出来。在他的影响下,平民百姓也纷纷尽心尽力,捐款捐物献工。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宝善堂很快便建起来了。

宝善堂建成后,一直奉行“扶贫济困,赠医施药”的行医宗旨。镇里很多有名气的中医生,都自愿轮流到宝善堂坐堂义务为病人诊病。凡到宝善堂看病的病人,一律免收诊金;对贫病者,还会减收或全免药费。宝善堂实行董事议事制,董事通常由捐赠最多的人担任。由于长期的扶贫助药,宝善堂也长期接受社会各界人士捐款。每接受到一笔捐赠,主事者就会用毛笔把捐赠人及捐赠财物数量写在纸条上,贴到门口走廊的橱窗里。因此,走廊的橱窗总是贴满很多纸条,那场景就好像春节游园的猜谜会一样。


(1947年增城县中医师公会新塘办事处成立留影)

宝善堂的橱窗,还介绍董奉和杏林的故事。董奉是三国时代庐山的医生。他为人治病,从不收费,只要求被他治愈的病人,在其屋后的园子里栽几棵杏树。数年以后,经他治愈的病人无数,杏树也蔚然成林。杏树结果了,很多人都找董奉买杏。但他从不收钱,只收粮谷。董奉用杏果换来的粮食救济了无数贫民。董奉的粮仓成了贫苦民众的医疗救助“基金”。

小小的宝善堂虽然不可以与董奉杏林并列,但他们都是以“惟善以为宝”精神为导训。宝善堂由于内有镇里医生义务轮流坐诊,外有社会各界热心人士赞助,所以“扶贫济困,赠医施药”的宗旨一直持之以恒。半个世纪以来,新塘附近的仙村永和、萝岗、南岗,隔江东莞的江南、中堂、槎滘、麻涌……病人都慕名而来寻医问药。宝善堂不知治好多少百姓的疾病,不知挽救了多少穷人的生命。有个患疟疾临危的穷孩子,因及时获得宝善堂赠医送药而转危为安,后来还当了医生。毕业于中法韬美医学院的西医师张建华也加入了宝善堂的医师队伍中。慈善的种子在小小的宝善堂发了芽,开了花,小小的宝善堂也“誉满杏林”。

12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