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风土人情 查看内容

根植增城区派潭镇超300年的传统客家习俗舞渔灯 将被打造特色民俗旅游文化精品

23-1-22 07:40|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647| 评论: 0|来自: 广州广报社区报

摘要: 舞渔灯,闹新春,是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双合寮村肖氏宗族迁居派潭后每年春节期间都要举行的最重要的民俗活动,寓意“年年有余”、“富足有余”,渔灯成为了村民心中吉祥、幸福、美满的象征。每年大年初十,双合寮村家 ...


渔灯的种类多达几十种,大的长有两三米,渔灯栩栩如生,有鲤鱼、鲢鱼、青鱼、黑鱼等造型,红、青、黄、黑……色彩纷呈。舞渔灯分好几节,每一节都可灵活摆动,里面点上蜡烛,由一人或多人舞动。舞渔灯伴奏以锣鼓为主,配以唢呐、笛子、二胡等乐器,在热闹的鼓乐声中,红鲤、青鲤、黑鲤次第出场,率领虾兵蟹将款款而行,之后随着紧锣密鼓声进入狂舞。渔民们利用民间武打的弓步、马步和鱼跃虾跳的动作,表演出一套套追鱼、捕鱼、吃鱼的行动场面,情节短小精悍,情趣盎然。


(资料图:增城区派潭镇的张淀渊带领学生们舞渔灯)
(资料图:增城区派潭镇双合寮村的项目传承人肖永富、肖宪委教授舞渔灯技艺)

文化发展:依托生态景区,打造客家民俗旅游名片

“这种民俗的技艺都是村里一代代口头相传下来,没有文字资料记载”传承人肖宪委表示,“黑夜里,渔灯随着腹内灯盏点亮,一下变得晶莹剔透起来,活灵活现。历经数百年,肖姓村民已把舞渔灯变成为了一个民间的物质文化和情感信息的交流平台。”“最初父辈留传的舞渔灯只有少数鱼类和两只公鸡来表演,技艺较简单。上世纪90年代接手舞渔灯活动工作后,我们增加了鱼的种类和数量,把道具做大,使鱼、鸡形象美观鲜艳”

肖永富表示,“在表演艺术上进行游动方式,锣鼓钹声乐配合,使整套节目艺术上有大的提高。我们在舞渔灯艺术上通过请专业的舞蹈老师排舞来摸索实践,目前以故事情节代替之前难以记住的动作套路。现分为5个节段,分别是登场礼拜、遭遇旱灾、天降甘霖、凤鱼戏珠和吉庆有余。接下来要联合华立学院的专业舞蹈队伍加入,把舞渔灯的艺术性进一步提升,为走出增城对外展示与交流做准备。”

作为群体性民俗活动,很多学生自小就学习和参与舞渔灯。就读于七境小学、年仅10岁的李洁仪已经舞过好几年渔灯了。附近派潭中学、中心小学很多学生都是舞渔灯的积极参与者。申请非遗项目成功后,区、镇扶助资金打造特色民俗文化精品。村民每自制一个舞渔灯道具参与,就要补贴物料及人工成本50元。这样一年超过200个渔灯,就要一次花费上万元。政府注意到舞渔灯的重要旅游价值、艺术价值和民间物质文化交流意义后,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维持秩序保护该民俗活动。

在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文化站工作了30多年的老站长张淀渊是舞渔灯民俗的发掘者与非遗项目的促成者。身为客家人的他,也是当年白水寨风景区筹建办的成员。依托派潭镇生态旅游大镇的建设定位与舞渔灯等本土传统客家风俗文化资源,他提出了这项非遗习俗的几点独特价值:一是文化价值,它是增城潭双合寮村的重要民俗文化的代表之一,突出了增城文化多样性和传承性。

二是社会价值,其是民间自发的传统习俗,能够弘扬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民间文化,团结群众,加强沟通和交流,同时也为民间物质文化、感情信息搭建了交流平台,并承载着当地增城人古朴民俗风情,是当地群众和谐相处的重要传递纽带之一。三是经济价值,派潭镇是增城乃至广州重要风景旅游点之一,为加快当地经济和旅游开发,把每年的舞渔灯当做一道靓丽的独特人文风景,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情和重要的旅游价值,对促进农村的经济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