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风土人情 查看内容

增城区荔城街夏街古驿道 铺麻石作接官迎恩道 两旁屹立着数座祠堂古建筑

23-2-6 07:41|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518| 评论: 0|来自: 广州日报

摘要: 【本文有删减】驿道泛指古代沟通区域之间的人员、文书与物资交流的主要交通路线,见证着时代变迁和文化脉络的延续。粤古驿道指旧时广东境内用于传递文书、运输物资、人员往来的水陆通路,可分为用于运送官方文书信件 ...


有趣的是,仅500米长的夏街村路段驿道却有两种麻石砌法。原来,这条麻石街一开始并非作建驿道,而是夏街人王三奇为官时获朝廷恩准,在家乡兴建一部分麻石大街,而剩余路段则由村人黎氏接力铺砌,因铺设时间不同,铺砌方式也就不同。黎海祥告诉记者,驿道上还流传一个有关夏街人与畲族人深厚情谊的故事。旧时居住在增城、龙门、博罗三县的畲族人常受官欺贼抢,被迫聚居罗浮山山麓,只定期出山购置必要用品。

适逢当时夏街人黎邦宁和同村宗弟合作在驿道附近开设一间中药店悬壶济世,每当畲族人到来都热情待客,能帮则帮。后来,从化有山寇作乱,当地畲族准备跟随山寇袭击增城,为解县城危困,黎邦宁出面劝解,畲族人便听命退兵并擒下山寇头目。事后,朝廷论功行赏,特设扶瑶官安抚畲族人,而黎邦宁被敕封为第一任扶瑶官。


增城区荔城街夏街古驿道两旁屹立着数座祠堂古建筑)

石王庙

石王庙又名石王宫,位于夏街村尾的石王庙,是古驿道的重要古建筑之一,是奉祀南宋抗元三杰之一石文光的庙宇。石王庙始建于南宋祥兴二年(1279),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有重修,现为清代建筑风格。坐东朝西,三间两进,总面阔14米,总进深16米,建筑占地224平方米。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碌灰筒瓦,穿斗与台梁混合式梁架结构。青砖石脚,红阶砖铺地。

该庙1985年公布为增城县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9月,公布为广州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石王庙在建国后长期失修,“文化大革命”中破“四旧”又遭毁坏。自后,神像毁掉,香火告熄,2018年年底,增城区对石王庙进行了修缮,在修缮过程中,保持原建筑的风格,稳固石王庙的建筑构造,对缺失处进行修补加固。

夏街古驿道:修缮宗祠和民居 成立夏街众创空间

记者走访发现,如今的夏街古驿道整体呈“l”形,其中夏街村路段仍保留麻石路,两旁屹立着数座祠堂古建筑;而从廻龙关到横街口码头路段现已为水泥路,沿途民居多被重建。古村之友协会工作人员叶锡佳介绍,夏街古驿道是广州市历史建筑活化利用试点,现已成立夏街众创空间,发掘并吸引更多创客和手工艺人进驻。“我们的目的是将古驿道的活化利用与现代人的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叶锡佳说,目前夏街古驿道的盘活利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夏街村不少古老建筑历经风雨沧桑,房屋结构或多或少出现破损,亟须修缮翻新。

截至目前,修缮后的宗祠、民居或已用作村民的公共活动空间,或用作创客项目的进驻场所。其中,古驿道上的黎贺榛故居进驻了“榄人榄园”,这座建于清末的青砖瓦木建筑内摆放一张长木桌和数个陈列玻璃柜,手工艺人聚集在屋内创作榄雕。而位于夏街路西二巷的花艺坊也是众创项目之一。负责人叶碧玲介绍,该花艺坊定期举办花艺分享会和古村保护讲座等。

12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