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风土人情 查看内容

增城区永宁街陂头村爱树护树融入血脉 后龙山上古木林的日寇砍伐刀痕犹在

23-4-5 07:39|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387| 评论: 0|来自: 广州日报

摘要: “龙山育秀林,大岭迎旭日,二泉映明月,孖髻靓美妆”,这是广州市增城区永宁街陂头村自然风光的写照,也特别点出了这里古木成林、人与树和谐共生、延续一方文脉的美好景象。如今,陂头人继续齐心协力弘扬秀林文明, ...


“公园内清幽静谧、古树林立,散步的时候经常能听见小鸟吱吱喳喳的叫声,心情就会一下子变好。”居住在附近的市民说。据钟汉文介绍,龙山古树公园面积达230多亩,古树品种繁多,包括格木、榕树、凤凰树、假苹婆、假柿木姜子、椎树、山牡荆等。古树有20~30个品种,以格木(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为主。挂古树名木牌的有5棵,挂树木科普牌的有130多棵。除了后龙山以外,村中最老的古树在第四代祠堂旁,是两株老榕树,保守估计树龄在140年以上。据陂头村老人钟洪威回忆,在老榕树下曾放有石板,村民在此乘凉、下棋、聊天,宽大的树冠下是大家的欢声笑语,气氛一片祥和。

龙泉润泽 清凉世界

小小一个陂头村,古树名木繁茂,到处都是一派乡村振兴的美好景象,这与当地的地理优势是密不可分的。“陂头村位于永宁街东面,已有600多年历史。‘陂’字意为池塘。因为该村附近有一个鱼塘,名为百姓陂,其水源四季不断,故陂头村因此得名。”永宁街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水有源头,万物有宗。陂头村的水源,很重要的一部分来自后龙山的泉眼,俗称“龙泉”,自陂头村有人居住以来,它就已经存在了。俗语有云:“二泉映明月,孖髻靓美妆。”其中“二泉”指的就是龙泉,龙泉地下水来自后龙山古树林。在没有自来水的时代,陂头村民就依靠着这片水源生活。由古至今,大家都对这一片生态环境怀有深厚的感情。至今,后龙山流下来的泉水依然涓涓不止,冬暖夏凉,滋养着一方大地。

这样的好山好水,孕育了陂头文明,谱写了陂头历史,更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自然生态和物质精神财富。如今的龙山古树公园依山而建,傍水而生,进入其中只见满目皆绿。大家先后在此建造了通行道路、消防设施、歇息凉亭等,并于2021年正式挂牌。每天早上八九点,这里就会进入晨练的高峰期,有人跳舞,有人晨跑,也有人特地来走走,只为呼吸一下清新的空气。走完修整得整整齐齐的径道全程耗时二十多分钟,两旁绿树成荫,凉风阵阵掠过,即使是正午的烈日下也不觉得炎热,让人感觉清爽有加。

哪怕煮饭缺柴火 也不砍伐山上树

采访中,记者每每被陂头村人的护林意识所触动。他们说,在没有煤气的时代,村民须用柴火煮饭。但就算再困难,他们也不会破坏后龙山的林木,不会折取枝叶拿回家。任何破坏山林的行为都不被容许,违者将罚款处理。这种观念已经渗透到每一个村民的血脉之中。祖训相传,代代坚守,陂头村民的护林意识一脉相承。现在,龙山古树公园有了4位专职护林员,还有村干部组成的巡林小组。他们悉心地保护着后龙山——这份来自自然的礼物。

在后龙山滋养下的陂头村,近年来重修祠堂,编族谱,筑村路,建公园,装路灯,屋前屋后变得干净整洁,娱乐健身器材齐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2006年,被评为“增城市生态文明村”,2007年被评为“广州市文明示范村”。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虽隔数百年,当年学风仍如甘霖般滋养着永宁街陂头村这方热土,并在当代陂头人身上传承光大,让人们不断感受到陂头村的人文魅力,并对未来充满期待。
12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