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8日,中国奥园发布公告称,出售奥园健康29.9%股份的相关交易已经完成。至此,广州南粤基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粤基金”)及香港星桥国际联合成立的投资公司南粤星桥基金,成为奥园健康大股东,中国奥园仍持股24.68%,为第二大股东。早在5个月前,中国奥园公告称,已与买方签订协议,将以现金2.56亿港元出售所持有的奥园健康29.9%股份。 紧随完成后,买方及卖方分别持有目标公司于本公告日期全部已发行股本的29.9%及24.68%,因此买方成为目标公司的单一最大股东,而卖方连同公司不再为目标公司的控股股东,但仍为目标公司的主要股东。目标公司及其附属公司于完成后不再以集团附属公司入账。彼时,买家南粤星桥第一次浮出水面。天眼查显示,南粤基金为2014年成立的国有基金管理平台,实控人为广州市增城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持股71.74%); 而广州城投控股的广州汇垠天粤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持股28.26%。由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和广东省财政厅分别最终实际持有权益为90%及10%。根据南粤基金集团官网的介绍,南粤基金是为放大政府财政资金杠杆效应、激活社会资本投资、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而成立的国有创新型基金管理平台,目前管理和顾问基金规模超过800亿元,签约基金规模超过2000亿元。 在2022年12月初,中国奥园在官网披露物业股权招标公告时,除了售价和付款条件外,中国奥园还提出两个条件,一是指定买家须为国资企业;二是买方须与中国奥园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内容有关以中国奥园满意的程度进行旧城改造项目”。一位接近奥园人士透露,引入南粤基金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双方高层相识才牵线而来。奥园健康的接盘方曾传出合生创展、美的置业、世茂、山东国资等,没想到最终是增城国资背景的资方接手。 实际上,南粤基金恰好完全符合中国奥园提出的条款:国资背景,且本身涉足城市开发领域,下辖城市发展基金等多只私募基金。而奥园在增城还有南坣村等旧改项目。南粤星桥内部两大股东根据股权同比例出资,截至7月18日,大股东众鑫国际已完成支付1.54亿港元(代价的60%),剩余40%将由南粤基金在3个月内完成支付。 中国奥园在此前的公告中提及,公司出售奥园健康29.9%股权事项预计亏损约0.45亿元。2023年6月5日,中国奥园还披露,与中国黄金集团子公司中金国测投资有限公司签了战略合作协议,拟共同促进在全国范围内产业创新与升级,“尤其是在广州的城市更新,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领域进行深度合作”。 这笔交易的买方股权组成十分复杂,既有广州南粤基金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南粤基金)相关公司,还有一家在英属维京群岛法律注册成立的有限公司——众鑫国际,中国奥园此前在公告中称其为独立第三方。众鑫国际为南粤星桥有限合伙基金(下称南粤星桥)的有限合伙人,以及李惠强(一名独立第三方)全资拥有的投资控股公司。 至此,南粤基金和众鑫国际成为奥园健康的单一大股东,中国奥园继续持股24.68%,为奥园健康第二大股东。根据买卖双方订立的补充协议,订约方同意调整有关出售事项的付款条款。南粤星桥将进行内部重组,众鑫国际及南粤股权投资基金将分别占南粤星桥总资本的60%及40%。截至该公告日,众鑫国际已出资153,600,000港元(即代价的60%),并已根据该协议(经补充协议修订)的条款向卖方支付有关金额。代价余下的40%(即102,400,000港元),预期将由南粤股权投资基金支付。 2023年7月3日,中国奥园发布2021年全年、2022年中期及2022年全年业绩报告。2021年度,中国奥园的总营业额约500.22亿元,较2020年的约677.94亿元下降约177.72亿元,下降26.2%;2022年总营业额约187.11亿元,较2021年的约500.22亿元减少约313.11亿元,下降62.6%。公司股票已经自2022年4月1日起停牌,仍将继续停牌,直至刊发进一步公告。 此前中国奥园曾表示,预计此次出售将亏损约4476.6万港元,计划所得款项净额将用于减少公司负债。目前,奥园健康已补发了公司2021年、2022年半年报及2022年年报。2022年的年报数据显示,2022年公司总收入为约16.29亿元,较2021年的约19.41亿元减少约3.11亿元,同比减少16.1%; 毛利约为3.97亿元,同比减少约15.4%,毛利率约为24.4%;净利润约1.63亿元,同比增加182.7%;权益股东应占净利润约为1.6亿元,2021年同期亏损约1.9亿元,净利率约为10%。受限制的银行存款约7115万元,银行结余及现金约8.26亿元。截至2022年末,奥园健康的净资产约为9.92亿元,权益回报率约为18.2%。在银行借款方面,截至2022年末,奥园健康尚未偿还银行贷款约1.39亿元,无未动用短期融资的银行融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