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人物事迹 查看内容

龙门县麻榨镇罗坑村东纵老战士叶启孙 最难以忘怀当年解放增城区正果镇的战斗

23-8-16 07:43|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315| 评论: 0|来自: 惠州日报

摘要: 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麻榨镇的罗坑村,毗邻广州增城与惠州博罗,群山环绕,民风淳朴。罗浮山如翠屏耸立,回环萦绕,是一个打游击的好地方。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罗坑村都是游击队活动的重要区域,也有很多村民参加革 ...
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麻榨镇的罗坑村,毗邻广州增城与惠州博罗,群山环绕,民风淳朴。罗浮山如翠屏耸立,回环萦绕,是一个打游击的好地方。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罗坑村都是游击队活动的重要区域,也有很多村民参加革命队伍,这里留下了很多革命故事和红色遗迹。罗坑村党总支部书记叶志明的父亲叶启孙老人是东纵老战士,出生于1933年6月,年近9旬,身体依然很好。

虽然当年的烽火岁月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是讲起战斗的故事,老人家依然记忆犹新。新中国成立前,老人家兄弟四人,他是长子,家境很困难,吃不饱,穿不暖,一直没有机会读书认字,还要时刻害怕被抓壮丁。这个时候他经常看到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往来于龙门和博罗,见他们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渐渐他和村里人开始向队伍靠拢,为他们运送粮食,传递信息。

(叶启孙老人很乐于和年轻一代分享红色故事)

老一辈的精忠谱

1946年东纵北撤之后,国民党反动派开始反攻倒算,报复复员的东纵战士。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游击队,仅1948年,罗坑村就有包括叶启孙在内的60多人参加。70多年过去了,到目前为止,当年的游击队员还有十几个人在世,而罗坑村60多位游击队员中,在世的仅有两人,叶启孙便是其中的一位。

说到罗坑村参加革命的那60多个游击队员,叶启孙到现在都记得他们每一个人的模样、每一个人的名字。老人说,那些年他们一起吃过饭,一起打过仗,都是出生入死的战友,这种情谊是不能忘怀的。叶启孙虽然年近九旬,但是耳聪目明,面色红润、身体硬朗,家里的箱子藏有三枚纪念勋章、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三支队成立50周年册子、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队龙门县老战士联谊会麻榨分会会员证等,还有当年龙门县参加纵队的战斗人员名单。

这些资料老人视若珍宝,虽然不识字,但是老人依然能在册子上熟练地找到自己的名字。同行的一个村委会姑娘把三枚沉甸甸的勋章戴在了老人胸前,老人立马在凳子上坐得直直的,并拉了拉衣襟,指着名单上的黄柏、黄庄平、王达宏、陈李中、陈江天、钟育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然后又指了指王达宏,讲起了当年他们一起战斗的故事。

叶启孙老人在年仅15岁那年便参加了东江第三纵队游击队。老人聊及以前时把目光放到极远,好像那烽火连天的岁月就发生在昨日,“那时候的日子可真苦啊!参加游击队连把抢都没有,为了打仗就只能向村里有枪的人借,说好了打完了再还,有时枪都打烂了,想还也没法还了。衣服都没有得发一件,我们罗坑村参加游击队的60多人,每人只发一双草鞋,我就靠这双草鞋和一把借来的半自动79步枪和队友们参加了多场战斗。”谈起参军时的艰难,老人爽朗地大笑:那时真苦啊,老人重复着。

最让老人难以忘怀的是1948年那场解放广州市增城区正果镇的战斗,当时打得很惨烈,仅他所在的队伍就死了65人,他亲眼看着战友们在身边一个个倒下的,子弹就在他身旁飞过,甚至贴着他的耳朵根子呼啸而过。“我那时都不知怕的,不能怕,怕什么来什么。一怕国民党兵的子弹就打过来了,必须往前冲。可国民党兵两挺重机枪架在炮楼里拼命往我们这儿扫,我们的枪不行呀,但不行也得打,战友们就像稻草似的一个个倒下,前面一排倒下了,后面一排又跟上。我们没有一个怕死的,都往前冲,子弹扫在战友身上,那鲜血呀把那一大片土地都染红了”。老人说起这些时,依然激动无比,眼眶里也都是眼泪。

1948年,叶启孙老人虚岁16岁那年,也是参加革命的第二年,便参加了5场战斗。第一场是正果南溪之战。在那场对战中,游击队有400多人,而国民党反动派才近200人,从人员来讲,游击队占很大的优势,赢的几率大,但由于武器不如人,那次战斗足足持续了2天,双方各有伤亡,最后,游击队利用地形的优势,赢得了此次战斗,但是损失也很惨重。

第二场是酥醪村之战,这次战役集中了龙门、博罗、增城三个中队的力量。在这场战役中,与叶启孙老人当年一起参加革命,同是罗坑村的黄来欣不幸牺牲,当时就倒在叶启孙老人的身边。看着儿时的玩伴儿遍体鳞伤地躺在自己面前,年仅16岁的叶启孙感到非常伤感,也坚定了他勇敢战斗的决心。

接下来是广州市增城区正果镇的白面石村之战,此次战斗的指挥员是王国祥,当时他是游击队罗浮大队大队长,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人,叶启孙在他领导的队伍里,又先后参加了解放增城区正果镇之战和正果派潭镇之战。建国后,王国祥历任中共增城县委常委、县长、县委书记,是一位敢于担当、仗义执言的好党员干部。叶启孙老人当年从参加革命到1949年3年时间里,背着半自动的小步枪随着部队东奔西走,在各场战役中与国民党反动派较量,没有地方睡觉就在山上找个稍平整的地方睡下,没被子就几个人盖一床。艰苦的日子并没有拖垮他的意志,而是越战越勇。

1950年抗美援朝开始,不满20岁的叶启孙主动请缨,同村里另外两个小伙子又到龙门县城东校场参加训练,准备参加抗美援朝,无奈因年龄太小而被拒收,另两个同村青年因年龄合格而被入选,叶启孙并未抱怨,他只身返回罗坑村,一直以务农为生。如今的叶启孙老人依旧住在罗坑村,和老伴、儿子儿媳,孙子孙女住在一起,全家六口,日子过得其乐融融。在很多人眼里他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老农民,和其他人并无异样。但是讲起革命岁月,他心中总有一本属于自己的“精忠谱”。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