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观点社论 查看内容

不能认为增城新塘外来人口就要惹事

11-6-22 15:06|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4298| 评论: 0|来自: 东方早报

摘要: 进入2011年6月,广东一周之内连发潮州、增城新塘镇大敦村两起打砸烧事件,虽然目前两地治安已趋平稳,但事件暴露的一系列社会深层次问题却引人深省。为此,早报记者分别对话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上海政治学会会长桑玉 ...
3.为什么发生在广东?

东方早报:按我们的一种说法,发展中的问题还是需要用发展来解决,广东经济总量连续24年全国第一,为什么还会发生如此激烈的摩擦?

桑玉成:我还是需要说明,这两起事件应该是偶然的。不过我认为,尽管发展中的问题确实需要用发展来解决,但在我们这样一个“利益分化的时代”,你越是发展,你所面临的矛盾和困境也就越多。因为越是发达,利益分化就越明显。广东发展吸引了很多外来工,那是非常低价的劳动力。如果说开始的时候,很多民工从贫困农村出来一下子能赚几百块钱应该算是满意了,但逐步地,他们就会在这个环境中体验到社会的差距和不公平,心里积压的不满情绪,甚至某种对抗的情绪就会逐步爆发。

东方早报:如何让外来工在本地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

桑玉成:应该是说要让所有的人,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都有其各得其所的生存空间。一个地方的发展,既离不开本地人,也离不开外地人。因此,有必要给所有人一视同仁的身份认可和权利保障。唯其如此,也才能在很多重大问题上形成良好的共识。譬如说和谐稳定,无论政府还是民众,无论本地人还是外来人,绝大多数人都希望生活在和谐稳定的环境中,在这点上具有共识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把外来人口看作是一个平等的主体,不能认为这些人就是要惹事的,一定要管控的。在形成这样的共识基础上,给予所有的人同等的权利,有了权利才能负起责任。

东方早报:那怎样才算真正把他们视为社会主体呢?

桑玉成:主要是要让所有人都能具有平等的政治地位,过上良好的政治生活。我前几天在《人民政协报》发表有一篇文章,“有一种生活叫政治生活”。人民群众固然有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但也有日益增长的政治生活的需求。我国不少民众缺乏政治生活、公共生活、社会生活的实践,他们不知道怎么通过规范的、有序的渠道来反映他们的诉求,往往采取较激烈的方式。实际上这些问题不完全是民生问题、利益得不到满足的问题,它已经是一个政治问题了,而政治问题的解决,要用政治发展的实际进程来解决。

4.维稳难的原因在哪?

东方早报:外地务工者如果感觉路越走越窄,对未来越来越悲观,政府的维稳难度岂不更大?

郭巍青:确实挺难的。事实上也没有一个组织跟他们沟通,现在是政府定规则,底下收钱。当地发展需要这些外来工,他们和本地人理应成为命运共同体,可现在是天天看得见的贫富差距。但站在本地人角度,有所管理就得收费。这是个两难。但有条原则,就是让外地人参与管理,分享发展成果,调动外地人积极性。

东方早报:有人说有些地方政府目前的维稳思想注重短期稳定,从而导致政府很忙……

郭巍青:现在的维稳仍依赖于一个从上而下的,依靠政法、公安的模式,这种手段无法解决具体矛盾,所以只能不断当救火队,而且目前看来,一旦发生大规模群体事件,手段也非常有限。比如增城,上万警察、武警、部队等到了当地把路封住,在街上防备,仅起到威慑力量。为什么不动?怕动手了有伤亡局面更不好控制。所以要解决这些社会深层次的矛盾,要政府出台更多服务性措施,一个个家庭扶持。比如,增城孕妇摆地摊这个事,要放在城里,媳妇儿怀孕,可是当宝贝的。那么新塘那么富,政府能否定个规定、标准,给这些外来人加薪,让他们租得起房,过上像样的生活,如温总理说的那样,过上体面的、尊严的生活,总之不能出现孕妇摆地摊这样的情景。

王则楚:有些地方的维稳观就出了问题:一味强调维持当地的秩序稳定,这是不妥的。维稳,首先要维护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没有人民的稳定生活,国家怎么稳定?所以概念要改过来。中央一再强调维稳是维护人民的稳定,但到下面就做得走样了。

东方早报:前阵子深圳清理出8万“潜在高危人员”,引发很大争议。

郭巍青:按这个思路,除了清理还是清理,花了太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为什么不能改变思路?从社会保障、社会服务方面改善,让穷二代过上像样的生活,让穷三代不受歧视,逐步改变他们那种总感到寄人篱下、低人一等的心理状态。唯gdp、土地财政不是在创造一个容纳的空间,反而把矛盾一再激化,所以维稳思路一定得改。

5.如何提高社会管理能力?

东方早报:农民工完全可以找有关部门或工会维权,但最后却是同乡会出头……

桑玉成:其实我认为这不是规范意义上的“同乡会”或什么社会组织。在某种意义上,这样的事件之所以发生以及闹大,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恰恰是因为缺乏规范意义上的社会组织。良好的组织和制度是维系社会之秩序、和谐和稳定的必要条件。

东方早报:那么组织和制度设计的难度在哪儿?

桑玉成: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首先我认为是一个价值取向问题。尽管政府和过去相比,政府的强度、广度、规模几乎都是空前的,但由于社会是复杂的,再强大的政府也解决不了所有问题,用邓小平的话说,就是说你政府管了很多“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问题,不仅如此,如果政府管了所有问题,政府也必然成了社会所有矛盾的焦点。我觉得,在这样的问题上,一定要有种通过“共识、共治”来达成“共赢”的指导思想。

社会管理最重要的思路,恰恰不是需要政府把社会管全,而是需要政府扶持社会自组织的发育和成长,以不断提高社会的自治能力,使国民共同承担维系良好社会秩序和稳定的责任。如果外来工没有一个规范的组织和制度体系,那么面临的就是一个个的个体。如果他们有规范的组织,政府也认可,有什么问题就可以通过组织途径来解决。
12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广州市增城区香蕉产量的气象预报模型 为乡
  • 试探广州市增城区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和对策
  • 广州市增城区41个气象观测站2011—2021年强
  • 从深山非遗到网红打卡地 增城区派潭镇背阴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五一"首日迎客6万人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