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吃喝玩乐 查看内容

“世外”遗珍的增城市中新镇坑贝村

11-7-11 02:51|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2299| 评论: 0|来自: 广州日报

摘要: 在车辆呼啸的广汕公路旁边,刚刚进入增城中新镇,你便会发现一处被时间遗忘了的“世外桃源”。一汪绿水的池塘,覆盖着像是前世的青苔。茂密的荔枝林背后,54栋华美的镬耳屋,紧密相连。古老的青石板两边,一栋又一栋 ...
在车辆呼啸的广汕公路旁边,刚刚进入增城中新镇,你便会发现一处被时间遗忘了的“世外桃源”。一汪绿水的池塘,覆盖着像是前世的青苔。茂密的荔枝林背后,54栋华美的镬耳屋,紧密相连。古老的青石板两边,一栋又一栋古色古香的祠堂、书房、村屋、碉楼……仿佛一幅水墨丹青画卷。当那些数不清的灰瓦民宅,都已从这座城市里烟般消散时,却有一双具有魔力的大手,将这个名叫“坑贝”的村庄,凝固在了从前。在这寂静的世界里,走走看看。又一次,我们在失去以后,开始怀念。

“坑贝村”印象

行走在车流轰鸣的广汕公路,进入增城中新镇,有一片茂密的荔枝林,密林的另外一边,你会发现一个奇异的世界:首先是一汪清碧的池塘,没有一丝涟漪的水面,正在阳光下泛着粼粼的光。它的后面,宽阔的晒谷场空空荡荡,片片树叶正在随风飞翔。晒谷场的后面,矮矮的围墙之后,伫立着一座静静的村庄。一排排古旧的青砖房屋,如棋盘状排列,那一对对大大的“镬耳”,绵延成片,如同起伏着的波浪。抚摸那被岁月侵蚀过的青瓦白墙,抬头仰望精美的木格花窗,镬耳屋现在的样子虽然有些旧了,但仍然有遗存下来的古朴浩荡之风。

不难想象,几百年前,它们曾经怎样的灿烂过。村庄不算大,整整齐齐的镬耳屋一共五列,除了最后一排是一座碉楼之外,每一列有11栋,整齐划一。在它们之间,是横平竖直、布满了青苔的石板街巷。向前眺望,没有一个人的踪影,环顾左右,身边的镬耳屋木门紧锁。只有门楣两边偶尔可见的残存着金粉的对联,透露出有人曾经在此生活过的气息。间或会有几只鸡咕咕叫着,狗们也会应声附和,于是便有了“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桃花源风情。这是一座怎样神奇的小村庄?它的主人们都去了哪里呢?

毛家村纪实

坑贝村的历史有780多年,和这座城市许多老村庄一样,虽然寂静如斯,却曾经有过一个热热闹闹的过往。坑贝村的得名,源于附近金坑河盛产的坑贝。开村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南宋嘉定年间。第一个来此落户的是一个叫毛富兴的人,他的籍贯有可能是山西。毛富兴是这支翻山越岭来到岭南的毛姓家族的第五代,他的同胞兄弟还有若干也落户增城,除了坑贝村之外,这附近还有五六条自然村也都是毛姓人的天下。坑贝村建村伊始的建筑已经完全消失不见了,目前的村落格局形成于明末清初,很难得地整体保存到了今天。

增城市博物馆副馆长蔡美新告诉我们,这就是最典型的广府建筑风格。古时的广州人都是栖息在这样的村庄里的。坑贝村,是广州民居的“前世”。岭南人对风水一向在意,坑贝村就是完美的范本。它依山傍水,前面是清澈的西福河,后依绿树葱郁的后龙山,村子本身又是“外圆内方”。“圆”的是村前半月形的消火塘,“方”的是池塘背后四平八稳的村落格局。圆代表天,方正则代表地,人居住在中间,就是天、地、人三才具备。上接天气,下接地气,中间聚合人气,颇合堪舆之意。

这样的布局,对于村落的管理十分有利。广东的古村落多数是“梳式布局”,只有纵巷,没有横街。坑背村却是个例外。这里的五十四栋房屋,像是整齐列队的卫兵,是“棋盘式布局”。在当时土匪时常出没、治安环境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只要把村口的门户关闭,整个村落每个房子之间,就可以借助纵横的巷道自由交通,发挥守望相助的精神。

如果从高空往下俯视,你会发现,坑贝村的镬耳屋,后排会比前排地势略高,纵向的小巷在连通前后的同时,还修筑有一条条排水沟,这样雨水会顺着地势,一直排放到村前的水塘,而不会倒灌进屋子里。因为房屋纵向排列,密集而规整,因此可以大大地减少辐射热,取得良好通风。因为前有池塘,后有后龙山,就算是最炎热的季节,都会有清凉的风吹过。

不过,眉清目秀的坑贝村,毕竟不是遗世独立的小村庄,这里也曾危机四伏——它的后部,有一栋两层高的碉楼。这座清代碉楼,是为防范匪贼而建,也可以储备粮食,在危难时固守待援。村民告诉我们,当年的碉楼比现在的还要高两倍以上。它不是规则的四边形,仔细地数一下,发现它居然有二十面墙,而每一面墙上都有开凿出来的炮眼。几百年前的坑贝村人,就是驻扎在这座高大威猛的碉楼里,密切地注视着四面的异常响动,捍卫它们宛如世外桃源般的家园。

镬耳屋传奇

在这镬耳大屋群中间穿行,你很难不佩服当年规划出它的人的精巧构思。坑贝村的村民口耳相传,这位了不起的人物,是明清时候村里出的一位大官。坑贝村里连绵成片的镬耳屋,正是村子曾经风光无限的最好证据。在坑贝村人的心目中,镬耳屋寓意着富贵吉祥、丰衣足食。只有获得功名的人才能采用。谁的家“镬耳”大,选材讲究,装饰堂皇,谁家就越有财势。

这些高高耸起的“镬耳”,真正的名字叫“封火墙”。过去的乡村里,到处都是禾秆成堆,极易起火,房屋之间连接紧密,一旦风助火势,火苗就很容易蹿上邻家瓦头。而大大的镬耳状山墙,可以有效阻止火势蔓延。平时没有火灾的时候,高高的镬耳山墙也有用处。它像一双大手,将朗朗清风引入两侧长长的巷道,微风又会透过门窗,流入屋中。尽管镬耳屋的窗户都很小很窄,可是屋子里依然可以清凉如水。

山墙为何被做成镬耳状,源于一个无法证实的传说。相传明朝名满珠三角的太师梁储,年老告归时,依依不舍的皇帝问老师有何要求。老太师沉吟片刻才讲:我想仿照皇家建筑,在家乡建一间房子,这样只要一抬头,就仿佛看到了皇宫,也就想到皇上。当朝皇帝很痛快地批准了梁储的请求,这种颇似皇宫又具地方特色的镬耳屋,从此在岭南扎下根来。

仔细端详,坑贝村的镬耳屋,确实有些像明朝文官的官帽模样。所以村民笃定地相信,自己的祖先一定是相当了不起的人物,才能让全村都建起了镬耳屋。而事实是:虽然在一段时期之内,确实是只有取得功名的官宦人家才有资格享受镬耳屋的优惠——所谓“千两黄金万担谷,夜夜笙歌镬耳屋”、“手抓镬头耳,有得蒸来有得炒,衣食丰足无牵挂”是也——但是因为岭南地区山高皇帝远,所以镬耳屋早早地就平民化起来。“镬耳屋其实并不像庑殿顶、歇山顶那般尊贵。一般的老百姓要是用那种屋顶盖房子,真是要冒砍头的风险。”增城市博物馆副馆长蔡美新说。

尽管如此,坑贝村整片的镬耳屋还是很值得崇敬。“这一方面证明当时坑贝村的权力机构执行力很强,能够统一规划这一片建筑,另外一方面也说明整条村的经济状况比较好,贫富相差也不大。”而镬耳屋统一的黑色也有特别的含义。在中国五行学说中,黑色代表水。广州地在南方,属火。黑色的镬耳,是借用北方玄武水神的黑色来压镇南方火邪和住宅之火。
12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增城论坛|新塘地图|派潭镇|石滩镇|中新镇|荔城街|崔与之|增城绿道|增城丝苗米
增城区|荔城街|增江街|朱村街|永宁街|荔湖街|宁西街|新塘镇|石滩镇|中新镇|派潭镇|正果镇|小楼镇|仙村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