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註冊 登录
增城视窗 返回首页

amy17328的个人空间 https://www.520zc.com/?2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通过荔枝对增城这座充满生机活力的城市有了更多的了解

已有 1158 次阅读15-9-26 04:39 |系统分类:日记&动态

前日女儿下班回家,带回一小箱增城荔枝,说是增城的学友送的。包装的纸箱小巧典雅,左上角印着国画风格的几支荔枝,右下角有“增城荔枝”字样和商标。开箱取出几粒,绿叶丹果,果实上似乎还挂着白霜,如刚从树上采摘下来般新鲜。剥开一层薄薄红皮,露出莹白的果肉,形似丹裹玉,入口甘饴,丝绢般柔滑,齿颊留香。

品着美味荔枝,脑海里突然冒出初中时学过的一篇课文——白居易的《荔枝图序》:“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果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寥寥数语便将荔枝的色形香味描述到位。那时课文要求背诵,遂将全文背下,至今几十年过去,陈年往事散如云烟,甚至不留丁点儿痕迹,惟这篇少女时代背诵过的课文中前半段描写荔枝的句子尚能一字不差的背出,印象之深连我自己也感到出奇。

除此之外,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东坡先生“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明末清初屈大均“一树增城名挂绿,冰融雪沃少人知”、清诗人李凤修“南州荔枝无处无,增城挂绿贵如珠”等名句也从不同角度描绘了荔枝的甜润可口及与之相关的传说佳话。

后来又读了杨朔先生的散文《荔枝蜜》,更对文中描绘的“汪洋大海”般的荔枝树和清香甜润的荔枝蜜产生了无数遐想。然而贵阳是不产荔枝的,后果品店、超市也有了鲜荔枝卖,但总牢记着“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的描述,虽现代交通发达,不再如杨贵妃时代需要千里快骑劳师动众地累死几匹马从岭南运送荔枝到长安博美人一笑;

但从广东采摘再运到贵阳,中间几经批发零售环节,最快也得要三五天才能上到超市柜上吧,岂还能保持“瓤肉银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的新鲜味道,于是从未动过心思从超市买来尝鲜。总想着何时能亲口尝尝古人如此不惜笔墨大加赞誉的岭南奇果,验证一下白老先生的话有几分可信。

几年前,增城的刘先生夫妇到贵阳旅游,带了许多他们自己园子里自产的增城荔枝还有一桶荔枝蜜,上飞机前才从园子里採了专程带给我们尝鲜的。刘先生夫妇圆了我几十年的荔枝梦。那段时间我整个人都似乎变成了甜的。以后很多年至今,增城荔枝便和老刘夫妇自然地连接一体,只要看到荔枝,立马就会想起刘先生夫妇,并不仅因为那些荔枝和蜜,更重要的是他们夫妇待人的热忱、智慧、好客、实在。

大学毕业后在广州自谋生路,落户口时亏得老刘主动热心帮忙解决了这个大难题,以后我们每到广州,他们夫妇和全家都要到广州看望并邀请我们去增城他的家里做客,热情周到无以言表。得到过别人的帮助是不该忘记的,老刘全家的友情让我们非常感恩,总想有机会能回报。

由于荔枝和老刘一家,我对增城这座充满生机活力的城市有了更多的了解。下面的照片就是在老刘家阳台上拍的增城风光:这几天又到了增城荔枝大量上市时节,羊城大街小巷的水果店、超市、沿街叫卖的小贩推着的小车,都堆满红色的荔枝果,满城飘香,吃上几粒甜滋滋的荔枝果,羊城七月流火中仿佛添加了一股浓浓的荔枝香。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马上註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