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3310|回复: 0

[文献文物] 增城明代大儒湛若水墓其实未被破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1-7-8 15:0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日前各媒体报道的关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湛若水墓(即报道中说的明代大儒墓)遭盗墓及工程施工面临被毁的问题,引起了广州市文化局的高度重视。经过广州有关文物、考古专家的现场调查,发现近期被盗的墓其实是距离文物保护单位湛若水墓直线距离约3公里远的一座明清古墓,工程施工也没有威胁到湛若水墓。另据增城市博物馆张馆长介绍,增城市政府有计划兴建湛若水墓公园。

报道引起高度重视

广州市文化局文物处主管领导介绍说,2003年1月23日,市文化局有关领导和专家看到网上的消息后,立刻组织了文物处、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有关领导和专家到增城市进行现场调查发现,位于永和镇陂头村天蚕山麓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湛若水墓,根据当地村民的估计,距离媒体报道被破坏的新塘镇塘美村明清古墓直线距离至少在3公里以上。专家在新塘镇咨询当地村民,没有人知道该处明清古墓是什么时候被盗的,只是在一个月前就发现了目前被炸开的情形。据专家介绍,由于被盗的明清古墓没有墓碑,而且由于墓室已经被掏空,没有可供考证的文物留下,另外也没有对该古墓葬继续考古发掘,所以目前不知道墓主是谁,也不知道该墓具体的年代,至目前为止,暂时也没有证据证明该处古墓就是湛若水的衣冠冢。

市文化局为此发文

记者2003年1月29日在市文化局发现,经过在现场的详细调查得出初步结论后,市文化局专门签发了文件,并上报有关部门。市文化局认为之前有关报道,是将省级保护单位湛若水墓和墓主未经核实的一座古墓葬混为一谈,经查实,湛若水墓未发现新的人为破坏。报道中称被破坏的明墓实际上并非因当地建设工程导致破坏。

文物所交调查报告

昨天下午,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向市文化局上交的相关调查报告称,有关报道中“疑为湛若水衣冠冢”一墓,是一座还首拢山灰沙墓,墓前有长约60~80米的墓道,墓道两旁立有石雕文、武官俑各一个,石马一对。该墓被严重盗毁,棺室上覆盖的沙灰有被炸开的痕迹,厚约0.7~0.8米,灰沙墙中部前方被凿开一盗洞,盗洞将棺室打破。从该墓形制判断,当为明清墓,从所立石雕文、武官俑服饰来看,应该是明代的。在进行考古发掘前,未能判断准确年代和墓主身份。但永和镇天蚕山麓湛若水墓近期没有被破坏的迹象。

工业园不破坏古墓

文物处的有关专家称,根据国家新《文物法》规定,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墓葬等受国家保护,任何盗墓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根据新《文物法》第二十九条规定,进行大型基本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事先报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组织从事考古发掘的单位在工程范围内有可能埋藏文物的地方进行考古调查、勘探。该专家介绍说,根据上述文物法条,报道中称被破坏的古墓,位于新塘镇塘美村一社厅山,其范围在增城市6平方公里工业园规划范围内,目前尚未办理征地手续,因此不存在因工程被破坏的可能。而湛若水墓,目前也没有工程威胁。

湛若水墓确曾被盗

据增城市博物馆张馆长介绍说,湛若水墓曾经在1989年被不法分子盗过,当时事情被发现后文物部门立刻报案,该案很快被公安部门侦破,抓获了一批犯罪分子并被判了刑,被盗的文物也追缴回来,现在陈列在增城市博物馆里。从那以后,湛若水墓再没有被人为破坏过,并在去年7月被宣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了保护、利用好这处增城市独特的人文景观,目前增城市委、市政府计划在湛若水墓原地建设一座公园。

记者在增城市永和镇陂头村天蚕山麓见到,虽然历经400多年的风雨侵蚀及早年盗墓者的破坏,但修复后的湛若水墓基本保存完好,风采依然。靠山而筑的古墓在一片葱绿的荔枝林环抱之下,随山势由上而下分成四级,形如交椅,气势恢宏。全墓用灰沙三合土夯筑而成。正中处墓包比较奇特,是仿古建构造、分两层庑殿顶,上层正间有篆文“谕葬”二字,在我省明墓中实属罕见。右侧墓墙上方刻有“山斗八座”四字,左侧墓墙上方刻有“真儒千载”四字。坟堂左、中、右三面有由灰沙夯筑成的望柱和围栏板,显得雄伟壮观。长满凄凄芳草的墓道长达150米,约100米左右处竖有文武官石人一对、石马一对,雕刻精美,栩栩如生。

该墓于1984年被增城县人民政府发布为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公布为广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7月被列为广东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旅港湛氏后人捐资对湛若水墓进行了修复。1999年7月由广州市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增城市文化部门对湛若水墓加强了管理,落实了有保护标志、有档案、有专门保护机构、有保护说明的工作责任制。据悉,增城市已对湛若水墓园进行了新的规划建设,计划把它建成人文景观的生态旅游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