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註冊 登录
增城视窗 返回首页

石滩茶茶公主的个人空间 https://www.520zc.com/?10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增城客家文化艺术团的现实困境 纵然有一批赤诚的传播者支撑也是难以为继

已有 945 次阅读14-9-19 05:05 |系统分类:散文&文章| 北京大学, 客家话, 理工大学, 语音系统, 艺术家

这些日子一直在做客家文化的系列专题,得到了来自黄卓夫会长在内的增城客家文化研究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这批研究客家文化的学者都非常专注,比如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华南理工大学退休教授王李英女士,七八十高龄了,如今还孜孜不倦研究客家文化,尤其是在客家话的语音系统,增城客家的来源等学术问题上均有颇高造诣。

不过,在和多位专家学者的接触过程中,笔者也发现,这些坚持、专注的客家文化的传播者们,如今大多数只能艰难的困守着增城客家文化的阵地。郭玉芳是增城客家文化艺术团的团长,他一直致力于对客家山歌以及舞春牛、舞貔貅等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扬,不断创新客家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让其更符合大多数增城人的口味,更好的融入增城本土文化中;

比如,以前的客家山歌中的过山拉调不能登上表演舞台,但因为近年来过山拉调受到不少增城市民的喜爱,这个原本难登大雅之堂的表演形式也逐渐调整,并在增城广场、挂绿广场等人流集中地表演。又比如,客家传统是舞貔貅,但广府人喜爱舞狮,郭玉芳也注意在为广府人表演时采用其喜爱的表现形式,以舞貔貅的方式舞狮。这些创新,这份心意和坚持对于一位年过七十的老艺术家而言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但现实的困境是,如今的客家文化表演全凭着二十多位平均年龄超过六十的老艺术家们的一腔热血,他们拿着低廉的补助金,甚至义务为增城市民表演,但客家的舞春牛、舞貔貅等表演,甚至包括一些山歌的演唱都需要诸多道具的配合,物资筹备所需的资金,看似小数目,长年累计起来却是不小的一笔支出。客家人的性格又是极其开朗的,他们去乡下表演并没有明确规定表演的价格,全凭邀请方高兴,给多少是多少,他们都欣然接受。

在关于客家山歌文化专题的采访中,我来到增城客家文化艺术团平时的训练场地。这是一个不足一百平方的仓库,里面除了几张常见的胶质方凳和一张木质书桌外,全是客家山歌、舞春牛、舞貔貅等表演的道具。老人们为了节约经费喝的是烧开的自来水,非常重的消毒剂味道,笔者尝了一口后已不敢再喝第二口。

但老人们拿起杯子一饮而尽,显然,他们早已熟悉并接受了自来水的味道。郭玉芳说他的艺术团应文化馆要求每周都会在乐湖表演,一次表演200元酬劳,而出动的团员有二十多人,连请大家吃一顿饭都不够。艺术团的老人有几个是有电瓶车的,每次表演老人们就互相携带,有时为接团员,要往返增城广场和解放路90号多次。而艺术团唯一的一辆小卡车每每装满表演器材、道具和五百位观众的座椅。

任何文化的传承如果离开了政府的扶持,纵然有一批赤诚的传播者支撑也是难以为继的,对于文化,多少资金的投入都不算慷慨。既然增城客家文化有专门的研究、保护机构,又有一大批热衷传播的艺术家,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政府如果能以积极扶植的态度,对艺术家们的付出给予更多的认可和奖励,相信增城的客家文化更能绽放其千年不衰的光华。(by任问墨)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马上註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