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这片农地要尽快采取清理沟渠、排除田间积水、田间培土、适当追肥等措施,喷施叶面肥,增强农作物抗灾能力。”增城市小楼镇农技人员指着庙潭村农户阿隆的一片农地说道。阿隆一边阅读着《小楼镇农业救灾复产技术措施汇编》,一边仔细地听着农技人员的讲解。记者2014年6月19日了解到,“5•23”特大暴雨灾害给小楼镇带来的大量淤泥积水已经清除,即使是受灾最为严重的庙潭等村也已着手灾后复产工作。
据了解,小楼镇把农业救灾复产、减轻农民损失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项具体工作,迅速成立了农业救灾复产工作组,深入庙潭村等受灾村社,指导农民开展农业灾后复产工作。为摸清各村社受灾情况,该镇农办、挂村部门及村社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业损失核查统计;
随后,镇农办会同农技服务中心、挂村部门组织了多个分队,组织指导抢修农田水利设施,开展水毁工程的修复和农田沟渠的清淤、修整等工作。在增城市农业局的支持下,该镇加强复产技术指导,编印发放3000余份有关早稻、蔬菜、荔枝、龙眼、禽畜养殖、水产养殖等灾后复产技术措施汇编,在村社张贴《增城市农业救灾复产技术指导意见》、《荔枝主要病害防治技术》等资料200余份,为指导农民开展救灾复产提供技术支撑。
此外,该镇还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严防灾后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小楼镇动监分所紧急调拨了400多公斤消毒药物到受灾较为严重的庙潭、西境、腊圃等村,对受灾区域的养殖场地、栏舍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迅速开展死亡畜禽尸体清理和无害化处理,在第一时间对1万余羽家禽及40多头家畜尸体实施无害化深埋处理。
同时,加强畜禽的检疫检验,防止病死畜禽及其产品流入市场,为灾后防疫拴上了“双保险”。下一步,小楼镇将组织技术人员到农业受灾严重的村举办培训班,对受灾农户进行灾后复产技术培训,并对有技术需求的受灾村、受灾企业开展现场指导,尽力帮助受灾农户、企业做好灾后复产工作。(by增城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