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2812|回复: 0

[讨论] 增城市新塘镇西洲村徐氏与夏埔村钟氏 “互不嫁娶”百年毒誓该废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5-5-22 05:5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天是“520表白日”,很多年轻人选择在这天登记结婚。然而新塘有一对恋人却无法登记,其原因令人难以置信:100多年前两人所在的村曾因打架发过毒誓,增城市新塘镇西洲村徐氏与夏埔村钟氏互不嫁娶。难道在21世纪的今天,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悲剧又要在我们身边上演?

两姓不通婚的禁忌由来已久,大多因老祖宗的仇恨引发,变成后世恋人联姻的绊脚石。在中国,最典型的就是岳飞后人几乎从不和秦姓通婚;而在西方文豪莎士比亚的笔下,罗密欧和朱丽叶就因分属凯普莱特和蒙太古两个敌对家族,最后被迫殉情。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因两姓祖上有仇而互不嫁娶现象已很罕见,今天看来新塘这两个村之间的毒誓也愈加显得荒诞。说其荒诞,原因有三:

第一,没道理。当初两姓之间立下毒誓,只是因为双方打架,这算不上什么高尚的行为。不能让百年之后的青年男女,为他们当年的打架行为负责,背负在族规与爱情之间艰难抉择的痛苦。这既没有道理,又显得可笑。如果那些反对者中,有人认为自己坚守了祖训,就要求晚辈们也要效仿自己当年的选择,这才公平的话,那么只能说明,他们的认识中掺杂了不负责任的自私和任性。

第二,不现实。结婚是两个人的事情,任何外人无权干预。只要没涉及伦理、生育质量问题,有什么比两个人的婚姻大事更重要的呢?现代社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已经不再管用,年轻人有了更多选择权,老一辈不合理的规矩根本束缚不了他们。罗密欧和朱丽叶都离不开自己的家族,现在的年轻人完全可以。他们要是真的私奔而去,抱残守缺的老先生们也毫无办法。

第三,有办法。只要年轻人感情深,办法总比困难多。例如,可以把一方的户口迁出去,或者其中一方改成母姓。但这都不是最根本的,要想彻底解决此事,还得双方握手言和。如果说早年大家遵守毒誓是考虑到打架长辈的感受,那么100年后当年的参与者应该都不在了,大家还有什么好顾忌的?现在是时候废除互不嫁娶的毒誓了——这包袱太过沉重,双方已经背了100多年。(by笙箫)
楼主热帖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註冊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