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3007|回复: 4

2010年增城市扶贫帮困工作动员大会发言摘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1-1-8 11:4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创新扶贫帮困思路 多措并举对口帮扶增城驻梅县“双到”工作组 陈志成  增城市全面启动“双到”帮扶工作,对口帮扶梅县16条贫困村1006户贫困户、4097名贫困人口,增城市安排了6个镇街和3个机关单位对口帮扶。  在开展“双到”工作中,增城市一是成立了市对口支援发展经济领导小组,与梅县两地对口支援办做好衔接。二是派驻工作队伍,抽调相关部门和镇街共34人组成驻村工作队。设立“两级联络员”,驻村干部为挂村联络员,负责挂点村与市对口支援办、梅县扶贫办的联系工作;市对口支援办一名负责人为总联络员,负责具体沟通协调工作;确定一名资料员,负责指导有关台账和网上资料的录入,并到镇村进行业务指导。三是制订工作方案,在实施项目带动帮扶、劳动力转移和就业、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保障式扶贫、救助式扶贫、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危房改造、“手拉手献爱心”等9个方面帮扶贫困户,在加强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村庄规划、民生措施落实、发展和壮大集体收入、争创“双到”工作示范点等5个方面帮扶贫困村。四是开展培训指导。增城市按要求组织挂村干部参加了有关文件精神和相关业务知识、电脑业务、管理系统信息录入等培训班。  为深入开展帮扶工作,增城市选派34名干部常住梅县,深入镇、村、社、户开展调查摸底,挨家逐户走访当地贫困户,准确掌握贫困户的真实性、基本情况、致贫原因,以及当地就学、就医及农村生活用水、用电、道路、农田水利、村容村貌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迅速核查校对调查情况,张榜公示贫困户名单,对无异议的贫困户录入帮扶台账,以“一户一表、一户一卡”的形式登记,录入电脑,实行动态管理。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突出“以帮户为主,帮村集体为辅”、“以造血帮扶为主,输液帮扶为辅”,切实提高帮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并且根据调查摸底情况,及脱贫总体目标要求,规划好今年率先脱贫的农户和具体脱贫措施及项目。  社会各界的重视是做好帮扶工作的关键;摸清底数、掌握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是做好帮扶工作的重点;加强人员培训、工作监督、沟通协调是做好帮扶工作的重要措施;确保人员、措施、资金、管理到位是做好帮扶工作的重要保证;在“双到”工作中,增城市积极探索,创新帮扶思路,实施产业、救济、就业、社会等四大帮扶举措,以帮扶项目为工作重点,挑选农业局、人社局、新塘镇、增江街等单位对口帮扶的村培育示范点,通过以点带面,全面推动帮扶工作。一是产业帮扶。根据各贫困村的发展情况,对该村制定产业项目进行帮扶。二是爱心帮扶。以落实政策为重点,对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户重点给予帮扶。三是就业帮扶。对有劳动能力又有就业意向的贫困户实施专业免费技能培训,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贫困农户的收入。四是社会帮扶。新塘、石滩朱村等镇街通过大力发动,组织商会会员、企业家等赴梅县开展挂钩帮扶。同时,增城市还建立了挂村联络员工作管理和情况汇报、联席会议、帮扶项目审定和资金管理、帮扶工作跟踪检查等制度,确保帮扶工作得到落实,使帮扶对象从中受惠,早日脱贫。
楼主热帖
发表于 11-1-8 12:59:06 | 显示全部楼层

RE:2010年增城市扶贫帮困工作动员大会发言摘要

规划发展特色商业街 逐步脱掉贫困村“帽子”正果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 黄正德  正果镇是全市最穷的镇,所辖的31个行政村全部是贫困村,困难群众所占的比例较高,全镇共12500户54286人,困难群众有1285户2969人,占全镇户数的10%、人口的5.5%。  正果镇素来高度重视扶贫帮困工作,将之作为重中之重的为民和惠民工程来抓,通过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从严把关,摸清实情;制定方案,明确任务;主动联系,率先对接;分类帮扶,注重实效等做法,针对帮扶对象存在的生活难、就医难、就学难、住房难、就业难等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帮扶。首先是用足用好低保政策,符合条件的1038户贫困户全部纳入低保救济,切实做到了应保尽保;其次是执行五保供养规定,将全镇的农村五保户87人、城镇“三无人员”15人、未成年孤儿24人全部纳入政府供养范围;第三是加大临时救助力度,今年实施临时救济58人次,发放临时救济款20万元,实施慈善救助42人次,发放慈善救助金35万元;第四是推进养老保障工作,优先把全镇16周岁以上农村户籍的低保对象、低收入困难家庭人员、五保对象、重度残疾人员等特困群体人员纳入新农保;第五是加大医疗救助保障力度,安排专项资金,统筹解决贫困户的新农合个人缴费部分,确保贫困户参保到位。第六是开展“浪拔村教育基金会”试点工作,以及发动全镇职工和社会热心人士开展“助学献爱心”等活动,加大力度实施扶贫助学;第七是发放12万元给88名优抚对象维修住房,争取上级支持,整合农村危房改造资金,对全镇129间危房进行了改造,着力改善困难群众居住条件;第八是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建立富余劳动力信息库,截至2010年12月,全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总人数11398人,占富余劳动力总人数的94.9%。其中,12月组织农民参加招聘会,就有36人与用工单位达成了就业意向。  下一步,我镇将继续从户、村、镇三个层次落实扶贫帮困各项政策措施,认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落实各项帮扶措施,确保完成脱贫任务。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充分利用好“六大保障体系”资金和平台,主动争取各界支持,切实落实“双到”责任,妥善解决困难群众的培训、就业、就医、就读、住房难问题,确保实现脱贫目标。二是规划发展特色商业街,壮大村集体经济。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大“三旧”改造力度,盘活有限土地资源,统筹安排,在镇区科学规划“腊味一条街”、“旅游特产一条街”等特色商业街,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以铺位租金和特色旅游、农副产品加工为增收渠道,带动旅游开发和促进劳动就业,逐步脱掉贫困村的“帽子”。在有条件的村按“一村一品”的思路发展观光农业和特色旅游业,如在黄塘村建设头菜种植示范基地,在白面石村建设红色文化旅游区,在畲族村建设民俗文化旅游区,在庙尾村建火龙果种植示范基地等,增加农民收入。三是优化镇区基础设施,争取旧貌换新颜。用足用好政策,整合和充分利用好上级各单位的资源和资金,搞好镇区规划、道路规划和升级改造,大力建设镇村基础设施;重点抓好正果大道升级改造、自来水厂及供水管网改造、正果镇人民广场建设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对村道、路灯、卫生站、垃圾站、文化站以及教育体育娱乐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对危房、泥砖房的改造,争取两年内消灭泥砖房,优化生态生活环境和投资环境。同时,抓好生态产业园区的发展,以圩镇及湖心岛景区为中心,建设生态旅游和都市农业产业园,将产业园区做大做强,实现旧貌换新颜。四是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创建新型和谐的农村管理新机制。紧紧抓住班子建设这个关键,进一步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大力推进村级规范化管理,健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财务、村务公开制度,充分把握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关,选好人用好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营造安全祥和、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发表于 11-1-8 13:38:11 | 显示全部楼层

RE:2010年增城市扶贫帮困工作动员大会发言摘要

心存善良,以他人之乐而乐新塘济困扶助协会会长 阮然彪  扶贫帮困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001年4月,我与新塘10多位志同道合的民营企业老板一起组建了增城市新塘济困扶助协会并担任会长至今。十年来,新塘济困扶助协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目前增城最大的民间慈善公益组织,会员也从初期的12人,发展到今天的300多人,还扩展到香港、广州、深圳、东莞、上海等地。  十年来,我们克尽所能,帮助了很多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在他们最关键的人生节点上,我们伸出援手,帮助他们度过了人生关键的转折点,重树生活的希望和信心。据不完全统计,从2001年至今,新塘济困扶助协会累计扶助困难群众2万多人次,累计扶助金额(含物资)近700万元,仅今年就帮扶困难群众3000多人次,帮扶金额150多万元。扶助的身影遍及增城各个镇街尤其是北部山区镇,同时在省内外也可以看到我们会员扶助的身影。  多年来的公益慈善活动,在我们取得成就感的同时,各级政府给了我们很多荣誉,社会各界给予了我们很高评价,从2008年以来,我被授予广州市民营企业抗灾救灾先进个人、广州市第四届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担任广州第十六届亚运会火炬传递增城站火炬手,还被邀请担任增城市慈善总会的副会长;叶治江、叶润堂、湛巧玲、陈国权、陈志辉等会员也获得了不少荣誉,这令我们全体会员倍受鼓舞,继续在公益慈善道路上一路前行。  我们坚信:心存善良,就会以他人之乐为乐,乐于扶贫助困,心中就常有欣慰之感。帮人也是帮助自己,对于一个善良的人来说,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做善事。心存善良,就会与人为善,乐于友好相处,心中就常有愉悦之感。乐于做善事的人,在考虑问题时,更多的是从对方的角度、别人的角度来想,在与人交往中,矛盾就会少很多,与人为善,友好相处,并从中得到愉悦之感。心存善良,就会光明磊落,乐于对人敞开心扉,心中就常有轻松之感。常做善事的人,行得正、站得正,性格比较乐观,无论对谁都会乐于敞开心扉,做事、做人光明磊落,坦荡对人,与这样的人交朋友,将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和福气。  多年来的公益慈善活动,我们虽然受到误解和挫折,但无法动摇我们前行的信心和勇气。在今后的日子里,为增城的贫困家庭、为社会需要帮助的人,我们将一如既往传播爱,传播慈善。
发表于 11-1-8 14: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RE:2010年增城市扶贫帮困工作动员大会发言摘要

多种形式搞帮扶 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小楼镇青迳村村委会主任 罗苍郁  青迳村是小楼镇的一条贫困村,位于小楼镇西北部,下辖7个自然村、9个合作社,人口168户830人,党员36人。在扶贫帮困工作中,青迳村在村党支部书记邓伙德的带领下,按照市、镇的统一要求和部署,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积极做好帮扶工作。  扶贫帮困工作开展以来,我村迅速行动,通过加强领导、摸清底数、广泛发动,动员党员干部、外出老板和致富带头人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共同做好扶贫帮困工作。目前,村里报名参加扶贫帮困的党员干部和群众有27人,在村级就已经实现了“一对一”结对帮扶全覆盖。  结合我村发展养龟产业的实际,一方面,把养龟作为本村扶贫开发的特色产业来抓,争取多方支持,为13户村民修建养龟池。同时帮扶有条件的34户村民发展养龟业,给予每户村民2200元补助,提供龟苗的选种、技术培训和销售服务,预计每年每户可增收2400元。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千名党员扶千家”活动,动员党员干部与贫困户“一对一”结对,对贫困户发放帮扶记录卡,实施数字化管理,实行月报制度。同时,结对帮扶单位市妇联与我村一起,共同推进帮扶工作。另外,村中60岁以上老人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由村统一购买,目前,低保户和低收入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购买率达到100%。  从村民需要出发,广泛发动义工队、志愿者和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参与,开展爱心济困活动。一是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影响亲戚、身边朋友,发动外出老板、社会热心人士,捐资2.5万元,专门用于提供公益性岗位、慰问老人和资助困难学生。二是开展爱心志愿活动。联合镇团委、妇联和卫生院,发挥青年志愿者作用,为全村30名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提供医疗保健、心理、生活、学习方面的爱心服务。三是开展爱老敬老活动。由村委出资,优先聘请贫困户妇女组建村护理队,定期向全村3名孤寡老人提供卫生清洁、健康护理跟踪服务,发现问题及时反映,并由村党支部协调相关部门及时解决。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上级要求,进一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开拓思路,重点推动养龟专业化、产业化发展,进一步落实对困难群众的保障措施,带领村民脱贫致富,让青迳村人民都能过上好日子。
发表于 11-1-8 14:56:21 | 显示全部楼层

RE:2010年增城市扶贫帮困工作动员大会发言摘要

采取经济帮扶、项目指导等措施让贫困群众尽快脱贫市城乡建设管理局局长 麦文光  市城乡建设管理局作为全市城乡建设管理的主管部门,将充分发挥职能优势,采取有行业职能特色的扶贫帮困措施,推进扶贫帮困工作落到实处。  目前北部三镇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我局将从加大对北部三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上着手,按照资金倾斜和优先考虑的原则,用两年左右的时间逐步完善北部山区基础实施建设,改善三镇市政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一是着力推进山区和农村照明工程。我局已编制了《扶持北部三镇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方案》,计划投资8720万元开展北部三镇路灯建设工程,在总长450多公里的道路上安装路灯17448座,服务891个自然村,服务人口约17.24万人。二是切实加强山区镇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及环境整治。计划投入1430万元,完成压缩式垃圾转运站、垃圾转运站、公共厕所、垃圾收集池等的建设或改造,配置垃圾桶和废物箱、垃圾转运车等环卫基础设施。三是主动做好山区镇和农村工程建设服务和指导。对于北部三镇主办的建设改造项目,如道路、学校、医院、广场、公园、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危房改造等项目,从技术上给予指导,政策上给予支持,做好上门服务等工作。同时,提前介入北部三镇的基础设施管理工作,协助属地镇制定管理维护方案,做到建与管相结合,使资金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各项建设内容如由我局组织实施,我局将坚决完成,如由属地镇政府组织实施,我局将加强指导并监督建设进度、资金使用和实施效果,确保北部山区村镇建设迈上新台阶。  我局将积极向广东省、广州市对口单位申请补助建设改造资金,投入资金加快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目前,我局已得到广州市城管委的支持,拟在北部建设1至2座垃圾压缩站或转运站。下一步,我局还将利用申报省县域卫生试点镇的契机,积极争取更多的资金用于北部三镇环卫设施建设。同时,我局将积极争取建筑企业的支持,多渠道筹集资金进行扶贫帮困,并协助有关部门开展农村改水、生活污水处理等工作。  我局将与结对帮扶的镇村加强沟通协调,认真落实各项扶贫政策措施,加快贫困户脱贫奔康步伐,做到领导联村、科室联社、干部联农户,重点调查村情、社情、民情,掌握实情,从解决新农合、新农保方面入手,采取经济帮扶、项目指导等措施,让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让村集体经济收入明显改善。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