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讯 (记者/刘可英 通讯员/邱远祥)记者从昨日召开的增城市委十一届12次全会了解到,“十二五”时期增城的总体定位已确定为广州东部综合门户功能区,创建成广州东部现代产业新区和技术创新核心区、珠三角生态宜居新城、广州东部创新创业人才聚集新区、广东省统筹城乡示范区,最终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区位优越、环境优美、社会和谐、殷实富裕的幸福增城。 未来5年,增城地区生产总值计划年均增长13%左右,2015年达到1260亿元左右,人均gdp超过14.2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左右。 “十一五” 期间gdp年均增长16.53% 2010年增城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3.5亿元,同比(下同)增长16%;完成工业总产值1520.5亿元,增长18.07%;财政总收入158亿元,增长34.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9.88亿元,增长20.34%。 “十一五”时期是增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实施了南中北三大主体功能区错位发展,创造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增城模式,成为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联系点,增城工业园区成功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由“十五”期末的第19位跃升到第9位,继续在广东省领跑,“十一五”期末的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是“十五”期末的2.14倍、2.43倍、4.69倍和3.05倍,年均分别增长16.53%、19.4%、36.2%和25%,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 纺织漂染企业须进环保工业园 广州市委常委、增城市委书记、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徐志彪在会上作报告指出,当前增城的工作核心就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推动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另一方面,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徐志彪说,首先要调整升级的就是增城一度引以为豪的牛仔纺织服装产业。一定要从源头入手,以“环保优先”为原则,在彻底推动牛仔服装产业转型升级上实现重大突破,纺织漂染企业必须全部进入环保工业园,环保工业园的规范管理必须进一步强化,对违规偷排企业要坚决实行“零容忍、全追究”。 ■民生看点 “十二五”期间,增城将更加突出提升市民的幸福指数。据悉,增城将把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建设“幸福增城”的重头戏,着力抓好扶贫开发、增加就业、城乡公共教育均等等民生工程,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 今年首先确保小楼镇率先脱贫,实现贫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以上,贫困家庭年人均收入5000元以上,镇财税收入能够保障基本运作和公共服务,基本实现自给自足。到2012年,三个山区镇最终实现全面脱贫。 2.2013年全面完成污染企业整治 当前尤其要解决污染问题,大力推进东平涌、西定涌等河涌整治,确保到2013年全面完成污染企业整治,让全市人民喝上更干净的水、呼吸到更新鲜的空气、得到更多的实惠。 要在12年免费教育基础上,大力推进学前教育改革,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对 新塘三级医院建设必须加快进度。 3.打造广州东部快速交通网络 增城将以规划建设广州东部(新塘)交通枢纽中心为重点,加快交通对接,推动形成广州东部快速交通网络。积极配合广州地铁13号线、16号线、21号线,穗莞深城际轻轨等交通建设,提前做好市域路网与过境高快速路的对接,推进新城大道等主干道的升级改造和增城大桥改建工程,全面融入珠三角交通一体化发展。 重点 增城确定“一二三四一”发展思路 增城市《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增城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认真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一二三四一”为发展思路,“一”即一个总体定位:广州东部综合门户功能区;“二”即两个发展战略:开发区带动战略、主体功能区深化战略;“三”即三个发展动力:工业化、城镇化和区域一体化;“四”即四个重要抓手:广州东部现代产业新区和技术创新核心区,珠三角生态宜居新城,广州东部创新创业人才聚集新区,广东省统筹城乡示范区;“一”即一个最终目标:经济繁荣、区位优越、环境优美、社会和谐、殷实富裕的幸福增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