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忘记密码

增城区永宁街陂头村爱树护树融入血脉 2023-04-05 21:10

“龙山育秀林,大岭迎旭日,二泉映明月,孖髻靓美妆”,这是广州市增城区永宁街陂头村自然风光的写照,也特别点出了这里古木成林、人与树和谐共生、延续一方文脉的美好景象。如今,陂头人继续齐心协力弘扬秀林文明,同心同德谋发展,为古树文化的新篇章继续贡献一份力量。位于增城区陂头村的龙山古树公园:有20~30个品种的古树,以格木(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为主,挂古树名木牌的有5棵,挂树木科普牌的有130多棵。

提起陂头村古树,许多人都会想起当地的古老故事。最远的,可以追溯到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那时,三部尚书湛若水告老还乡。在增城,他创办了明诚、莲花、甘泉、读冈四大书院,开坛讲学。在他的悉心引领之下,学术文化大放异彩,声名远播,以致民间有了“不走姚江(阳明学说),便向增城(甘泉学说)”的说法。因经常在莲花书院讲学,湛若水逐渐和陂头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曾为村里的钟氏祠堂题写匾额“孝悌雍睦”,劝勉陂头人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和睦相处。

除此之外,湛若水也曾多次提醒村民要注意保护后龙山古树。他认为,陂头村背靠的后龙山颇有灵气,树木护之则吉,毁之则凶,因此要用心爱护。对此,村民们认为,这番话更多描述了一种人与生态的关系。生态好,人也生活得更好。所以,爱护生态环境、爱树护树的观念就融入了村民的血脉中。陂头村党总支部副书记钟汉文说,在自己小时候,大人就经常叮嘱,即使从山上折几根树枝回家都是不允许的。如果小孩子这样做了,就会受到批评。这种训导延续下来,后龙山被保护得越发草木兴旺。不少超过300年的古树,就在这里年复一年地生长着,枝繁叶茂,欣欣向荣。
留言
Smilies
评分   打赏     
×
推荐视频 more
热门视频 more
同类视频
增城融媒体中心|魅力增城|阅增城|增城日报|增城疫情|广州增城发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