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1742|回复: 0

增城市民端午节记忆:虽然是不同的年代,但是有相同的情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3-6-13 14:3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又到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每到这样的传统节日,心里或多或少有些感触。2013年6月12日,记者走访增城市各大街头,看看不同年代的市民如何追寻端午节的记忆,回味曾经的感动。

飘着粽香的童年记忆(李丽华,生于60年代,会计师)

“本来打算端午节放假回老家看一下,却因事务所事情太多,必须连续加班,回不成了。几个兄弟姐妹都住进城里,老家也没什么亲戚,端午的气氛想必也不浓厚了。”李丽华说。李丽华说,母亲还在时,每逢端午,都喜欢叫上四姐弟还有表兄妹们,全家人围在一起包粽子。在这个大家庭里,很重视女孩子的教育,做饭、洗衣、针线活,每一样都得会。所以,包粽子也是必须学会的。

“记得母亲总会边包粽子边给我讲解。”李丽华说,包粽子很有讲究,有了合适的粽叶,要把选好的糯米放水里洗干净,不能有一丁点的杂质。将两片宽大有韧性的粽叶部分重叠之后,摆在手掌上,挽一个漏斗的形状,装上适量的糯米,用筷子插几下,再装一点糯米,这样就不会有太大的缝隙。合上粽叶,用棕叶沿角绑结实,再放锅里煮熟。

“可惜我没有认真听母亲的讲解,总是一边包一边和兄弟姐妹打闹,几次动手包出来的粽子都很丑,大家都笑成一团。”李丽华回忆说,每次包好粽子,孩子们就会挨家挨户地串门,大声嚷嚷“谁家的粽子煮熟了”,得到应和之后就一窝蜂地跑去那一家,然后礼貌性地问了几句,就可讨到美味的粽子。“当然,有来有往,自己拿了别人家的粽子,等到自己家的粽子一熟,母亲就会叫我们把粽子分给每一户。现在说起端午,回想起的总是那些打闹声、串门声以及粽子的香味。”李丽华说。

送人粽子,手有余香(赵月秀,生于70年代,珠宝销售员)

赵月秀是湖南人,两年前的端午节从湖南来到增城,打的第一份工就是珠宝销售,一直到现在。“前几天接到妈妈的电话,说外婆包好了粽子叫我回去拿。我纠结了一下,还是决定请假回去一趟,匆匆买了一斤新上市的荔枝回去湖南看望我的家人。”赵月秀说,外婆是北方人,每逢端午节,外婆就会早早打扫门窗,插上防蚊辟邪的艾草,拿七彩绳串起塞满香料的小荷包,为家里的每个孩子绑上。

赵月秀说,如今外婆年纪大了,包粽子的任务就落到了妈妈身上。“黄米馅的给大姨,她血糖高,不能吃太甜;豆沙馅的给刘爷爷,他吃甜;大枣馅的这次一定多包些,上次一锅一会就被抢光了……虽然没有礼品袋,也没有真空装,有的只是略带温度的粽叶香,挨个送出去,收到的人都满心欢喜,吃的人开心,送的人也欢心。将爱与人分享,如外婆所说,‘送人粽子,手有余香’。”

奶奶的自制粽子(张琦,生于80年代,幼师)

“我自小跟着奶奶长大,自从奶奶走了以后,家里再没有吃过自家包的粽子。一说起端午节,想到的就是奶奶包的粽子,糯米的香味混合着粽叶的清香,那是我这辈子最难忘的美食。”张琦说,奶奶包粽子很有一套,只需要几个小时,糯米、红枣、粽叶、煮鸡蛋的香气便会飘满庭院。接下来整整一个星期,白粽子蘸红糖外加一个被棕叶染过的鸡蛋,便成了吃不厌的早餐。

“吃粽子时粽叶不能丢掉,记得有一次我把粽叶撕破,正打算丢掉时,被奶奶阻止了,她抢过来把它们浸在水里,清干净,捋顺,晾晒好,放置高处,只说了一句‘来年接着用’。”“现在,端午节一到,姑妈就把包好的粽子送给亲戚。而我爸爸不是嫌粽子包得太实,不够糯,就是嫌米塞得太满。我猜,在他心中,只有我奶奶的粽子最合味道。”张琦说。

热闹非凡的节日(单杰,,生于90年代,学生)

单杰是石滩人,说起端午节,他的脑中浮现的几个关键词无非是鞭炮声、龙舟和人。“每年的端午节,就是石滩的‘墟日’,我和朋友们都喜欢在那天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大街小巷,感受节日的气氛。”单杰说。单杰说,每逢端午节,石滩就会呈现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所以特别喜欢这一天。“别人是来看龙船的,我却是看人的。我喜欢热闹,这天家里总会邀请亲戚朋友过来做客,拉拉家常,特别有趣。”

单杰还说,他小时候是爸爸妈妈做的主,邀请的客人名单上多数是大人们的朋友,以及一些亲戚。现在长大了,他也学着他们,当起主人家,邀请同学朋友过来做客,带他们去逛逛,当然少不了看龙舟。石滩端午划龙舟很有特色,是以龙舟为载体融汇各村文化,通俗而言就是“探亲”。
楼主热帖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註冊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