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註冊 登录
增城视窗 返回首页

仕侈俾俐的个人空间 https://www.520zc.com/?1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世外桃源的增城市派潭镇樟洞坑村

已有 925 次阅读12-12-11 05:14 |系统分类:吃喝玩乐| 康熙年间, 大跃进, 增城市

樟洞坑,位于增城北部山区的派潭镇。樟洞坑,又“洞”又“坑”,听听名字大概就能想象出它的环境和状况。这个小山村三面环山,地势陡斜。有大片的山林,耕地很少。而耕地大都是小块小块的峒地和梯田。他们那里曾经流传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位老人叫儿子到自家的十三块田里插秧,年轻人很快就插完,数来数去都只有十二块田,当他收拾工具回家时才发现,一块田被自己的蓑衣盖住了。这就是贫瘠、艰难的樟洞坑的写照。

樟洞坑的村民都是客家人,大约在清朝康熙年间迁居此地。有人说,他们的祖先来粤较晚,耕种条件居住条件较好的地方,都让原居民或先于他们到来的客家人占去了,才不得不在这穷山恶水之中安家。我更相信另一种说法,他们的祖先由于某些原因要躲避,才隐居于深山之中。理由是因为他们原来姓“丘”,而后改为姓“邱”。樟洞坑处于群山腹地,远离世外的喧嚣,宁静而又古朴。他们的房屋建筑都是采用“前塘后林”的典型客家民居的格局,把山、田、林、溪和谐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群山环抱,树木苍翠,山泉纵横,气候宜人的好居所。

听村里的老人说,樟洞坑原来山林资源十分丰富,林地面积很大。那时林木丰茂,老树参天,溪水长流,鸟语花香。在大跃进年代,有人发明了“伐木炼钢”。不但钢炼不成,山林却遭遇了大屠杀。后来的文革的无政府状态,贫穷的农民食不果腹,被迫砍树卖钱换米,致使乱砍乱伐成风,仅存的的一点点树木遭到毁灭性的摧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以后,青山变成了秃山,那些赖于饮用和农作物灌溉的山泉溪水亦几乎断流,峒地梯田则十年九旱,连年减产失收。

改革开放以后,实行了林权政策,划定了山林保护区,调动了村民栽树种果的积极性,大片的林地进行了封山育林。经过十多二十年的不懈努力,林木的长势才渐见好转,初现了新林秀茂、鸟语花香、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硕果累累、泉水叮咚的景象。当今,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环境成为人们的向往,田园牧歌式的生活重新被激赏,类似于樟洞坑这样的小山村正受到青睐。但愿,人们不要重犯过往的错误,不要再去破坏自然的生态,要善待自然,善待环境,善待生命。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马上註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