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1750|回复: 0

[增城新闻] 2011年底增城市有90个贫困村脱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1-12-8 10: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记者日前从增城市扶贫办获悉,截至2011年11月30日,增城市164个贫困村、10941户贫困户、26452名贫困人口中,已有90个贫困村、4950户贫困户和11491名贫困人口达到脱贫标准,至此,增城市已提前完成50%贫困村2011年内脱贫的年初工作目标。据增城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1年开展扶贫开发工作以来,增城市围绕“半年初见成效、一年大见成效、两年实现目标”的目标任务积极开展工作,与各方共同谋划实施了名镇名村项目建设、农林水项目建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体系建设以及一系列“造血”项目建设等,贫困户的生活水平和贫困村的村容村貌得到较大改善和提升,增城市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据了解,截至2011年11月20日,年初规划在2011年实施的63个农村扶贫开发建设项目,即名镇名村建设项目,已有11个基本完工,35个正在紧张施工中,完成项目总体进度约55%,预计年底将有49个项目基本完工。经过该项目的建设,增城市北部三镇的镇区学校、文化中心、农贸商业市场等镇区建设得到进一步改善,北部的白水寨、湖心岛、小楼人家3个核心景区的发展潜力得到增强,各个生态旅游示范村也已显雏形.

尤其是派潭镇东升村,经过综合整治,已成为白水寨风景名胜区内第一家集食、住、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农家乐。另外,旨在改善农村生产条件的320个农林水建设项目,已投入建设资金3.03亿元,完成105个项目建设。农村道路、路灯、农村“二次改水”、生活污水处理和农村连片农田(鱼塘)标准化等贫困村急需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也正大面积铺开,北部三镇村民已享受到建设的成果,尤其是在农村路灯“亮化”工程的带动下,北部三镇村民已开始过起“夜生活”,农村的治安和出行条件得到改善。
   
除看得见的设施外,还有看得到的收入。这些收入主要来自一个个“造血”项目,如恒大集团、富力集团和敏捷集团三大企业,为北部三镇捐建一批商铺,作为81个贫困村持久脱贫的“造血”项目;广州市农业局、广州团市委以“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帮扶小楼镇青迳村打造养龟专业村,为该村每年带来12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收入,并为全村贫困户带来了5万元的投资分红收入;

天河区石牌街与蔬菜公司合作,帮扶正果镇和平村建立蔬菜种植基地,为村集体每年带来约11万元的收入;番禺区东涌镇以“公司+基地+技术+贫困户”捆绑脱贫的帮扶模式,帮扶派潭镇刘家村建立40亩“淮山种植技术农业示范基地”,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加13万元的收入,同时,通过吸收贫困户到种植基地就业,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在该基地工作的刘家村贫困户赵史田表示,以往是逢年过节才能吃上一次猪肉,到基地工作后收入增加了,现在想吃就吃。
   
此外,增城市2011年还抓住扶贫大开发的难得机遇,整合各类资金共2.78亿元,全面提高困难群众的补助标准和新农保购买标准、增加老人长寿保健金发放名额、建立扶困助学资助体系、建设各类保障房和改造危房,以及解决困难群众就业问题,使贫困户享受到民政、养老、医保、教育、住房、就业六大保障。目前,保障的成果包括针对增城市7842户城乡低保对象,1421名五保对象和207名孤儿,发放城乡低保金4764万元,发放慰问金和临时物价补贴2107万元,发放五保供养费755.9万元、孤儿供养费207万元;

新增44468个寿保健金发放名额,为超过3000名困难群众办理了第二档新农保;扶困助学资助体系已资助超过600名学子,资助金额达500万元以上;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房超过2800套,已完工2400套以上,完成超过1100户的农村泥砖房改造建设;通过建立贫困户劳动信息库,通过举办招聘会、设立异地帮扶就业基地以及支持发展农业种养等形式,帮助超过1600名贫困家庭劳动力实现就业。
楼主热帖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