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2371|回复: 0

[相关资料] [视频]沙贝文物:广州车陂沙美梁氏探访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2-4-14 16:33: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年来,广东乃至全国各地不时有发现与明代大儒湛若水有关的古迹,这不能不说是由于人们对历史名人、传统文化的重视。湛若水,乃明代理学家、教育家,他在全国许多地方都建有书院,加上他曾经担任南京国子监祭酒,因而门生遍天下。《明儒学案》中论及湛若水有一句治理学史者耳熟能详的话:“平生足迹所至,必建书院以祀白沙,从游者殆遍天下。”湛若水是个历史上很有影响力的人物,《明史》记载:“时天下言学者,不归王守仁,则归湛若水。”湛、王两家平分天下学术,这是何等的影响力!

3月21日,增城博物馆蔡美新来电告诉我们,广州车陂发现了一个墓碑,碑文是湛若水写的,墓主是“元始祖考雪松梁太府君”。接到消息后,我们与车陂那边的负责人取得联系,约定了去实地探访的时间。我又查阅了《泉翁大全集》与一些资料,不过没有找到相关文章。据说墓碑有“吏部尚书”几个字,据记载,湛若水担任吏部尚书期间,是曾请假回乡探亲。

4月1日下午两点,在增城市湛甘泉文化促进会湛柱辉会长、湛族同宗联谊会湛伟健常务副理事长的带领下,新塘一行八人分别坐在两辆车出发去车陂。一路顺利,去到相约地点,两位梁老先生热情地与我们打招呼,并告诉我们,很高兴新塘朋友的到来。停好车后,梁老先生引领我们到其“梁氏宗祠”。一路上,他们多次表达了对湛若水的景仰,赞颂梁氏五世祖先与湛若水的友情。

车陂沙美梁氏宗祠规模挺大,和海珠氏沥滘卫氏大宗祠差不多面积,三进,有侧廊、后面还有花园,是天河区文物保护单位。到了梁氏宗祠门口,梁老先生指着门两边的对联对我们说,这是湛若水写的对联,并作了解释。这幅对联是:道范仰尼山千乘侯封光史册,勋名昭宋代两传宰辅重人寰。上联讲的是孔子弟子、七十二贤的梁鳣,下联讲的是梁氏有两位先贤在宋代当宰相。

进入宗祠,梁老先生又指着宗祠中央上方写着“惇裕堂”的牌匾说是湛若水所书。虽然门口的对联、横梁上的牌匾都是后来重制的,也没有相关史料证明湛若水写过这幅对联和牌匾,这也足以让梁氏后人感到自豪。参观完祠堂又稍作休息后,梁老先生带我们去看墓碑。

据梁老先生依其族谱介绍,梁氏的五世祖先是湛若水的同学,年长湛若水十岁,两人曾经在罗浮山读书,湛若水担任南京吏部尚书时曾叫其出仕,要参观的墓是梁氏的始祖。这么说来,湛若水是应邀为梁氏祖先写墓志铭的。不过,据湛若水的著作以及史料看来,梁老先生之说有误,湛若水并没有在罗浮山读书,而且湛若水担任南京吏部尚书时已经年过七十,不可能叫比自己年长十岁的人出仕。当然,我们尊重主人家,所以也没有争论。

经过十多分钟车程,我们来到了车陂北路马鞍山,步行了50米,我们来到了目的地——“元始祖考雪松梁太府君墓”。墓碑曾经过清代嘉庆、光绪两次重修,因而上面的刻字比较清晰。据墓志铭记载,墓主生于元朝末年,终于明朝永乐二十二年,那么在嘉靖年间重立墓碑也不一定。奇怪的是,碑文的落款是“赐进士第翰林院编修侍经筵讲官同修国史吏部尚书年家眷侍生湛若水”,这与湛若水写其它文章的落款大相径庭,而且不合乎习惯。

一般落款只会写当时的官职加名字,不会把以前担任的官职列举上去,而且明代的北京与南京都有相同朝廷架构,湛若水担任吏部尚书是在南京,所以正确的写法应该是“南京吏部尚书”。“侍生”是明代官场中后辈对前辈的自称,梁氏的五世祖先并没有出仕,因而也不适当。另外,这个墓志铭是和墓碑一齐写,不是单独的墓志铭,而且没有写作日期,而湛若水写墓志铭一般都会注明日期的。

参观完古墓后,湛伟健赠了梁老先生五本关于湛若水的书籍,这五本书也是近年来湛若水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体现。此次出访,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湛若水的影响力,在湛若水的学术、教育思想的价值还远远没有被足够地认识的情况下,即使是可能与湛若水相关的东西,也被其它地方的朋友当做珍宝加以保护,这不值得我们深思吗?(湛柏欣)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