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1502|回复: 0

[图文视频] 增城区农村残疾人扶贫先进夏梅芳 满腔热情带领残疾人致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6-3-29 10:3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2年下半年,中国残联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对在2001年至2010年十年间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和成绩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来自增城市的广州保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夏梅芳被评为2001年至2010年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先进个人,成为广州地区的唯一一位获奖者。面对外界的赞许,夏梅芳只淡淡地说了一句:“我只是想帮残疾人一把而已。”



古道热肠领村民共同致富

夏梅芳今年63岁,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曾担任过小楼镇河洞村的村委会主任、村党支部书记,也曾在小楼镇农业办、环卫办工作了10多年,2009年3月退休。退休后,夏梅芳凭着自己过硬的农业技术,成立了广州保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带领公司周边的农民及残疾人致富奔康,成为当地有名的热心人。

“我是一个闲不下来的人,喜欢农业,喜欢帮人,做人做事都凭良心,成立公司算是我老年生活的寄托。”夏梅芳说,他从小在农村长大,当了10多年村干部,又在小楼镇农业办工作过,因此他对农业有种特别的感情。同时几十年都在搞农业生产销售,因此对农业的种植、发展、销售都有一些办法。

“我的老伴和孩子都叫我在家享福,但是我觉得忙碌的生活更加适合我。”夏梅芳说,他于2009年在正果大冚村租了150亩土地后,就开始搭建厂房,成立了广州市保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随后还成立了增城民合保丰凉粉草专业合作社,带领周边农民种植凉粉草,并与38户贫困家庭签订了合作协议。

之后,又成立了广州增城民合保丰玉米专业合作社,与31户贫困家庭签订协议提供种子和种植技术,并帮助销售。“周边农户都希望致富,我有办法,可以带领他们一起发展,大家一起致富更加美好。”凭着这样的理念,夏梅芳走出了一条“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发展道路。

播撒爱心领残疾人自食其力

公司成立初期,夏梅芳了解到,位于公司周边的大冚村、和平村和水围村等地区有100户左右的残疾人家庭,这些家庭大多数都拥有3亩左右荒废的农田。“看到荒废的农田,热爱农业的我感到很痛心,毕竟这些残疾人领到的社保金、残疾人补助金是有限的,我希望能够用我的力量带领他们自食其力,脱贫致富。”夏梅芳说。

其实夏梅芳去打听其公司周边3个自然村的残疾家庭情况是有原因的。那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夏梅芳来到了残疾户王镜波家中,“当时我去到他家里,看到王镜波父亲病重,他母亲残疾,一家五口住在破烂的瓦房里,我心里特别难受,心想自己有能力为什么不帮助这些残疾人贫困家庭呢。”夏梅芳说,从那时候起,他就开始帮助王镜波和周边地区一些残疾人家庭发展农业种植,带领他们脱贫致富。

“一开始他们并不信任我,觉得一个非亲非故的陌生人怎么可能这样做。”夏梅芳说,当时仅有10户残疾人家庭与他签订了帮扶协议。“我并没有灰心,而是继续做残疾人家庭的思想工作,承诺为他们免费提供种苗、教授他们种植技术并以保底价收购他们种植出来的农产品。”夏梅芳告诉记者,他每年花在免费为残疾人家庭提供种苗的费用达2万元,但他认为只要能帮助残疾人脱贫致富,这笔钱就花得有价值。

“刚开始我担心他们育不出苗,所以我大多数情况都是把幼苗培育出来后才给他们送去。”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明白这个道理的夏梅芳从2010年至今,不定期邀请省农科院的专家为当地的农户进行种植技术培训。渐渐地,夏梅芳的热心肠得到了肯定,一些“吃第一只螃蟹”的残疾人家庭增收情况也让人实实在在地看到了收益前景。如来自大冚村的李郑东,被评定为三级残废的他一家三口于2011年总增收9936元,人均增收3312元。除了个别实在没有工作能力的残疾人家庭外,至今已有84户残疾人家庭与夏梅芳签订了帮扶协议,每户残疾人家庭人均增收达2800元。

王镜波说,之前因为没有技术且缺少市场信息,家里的5亩地收入不多,平时打散工,全家一年的收入不过4、5千元,家庭比较贫困。从2009年开始,与广州保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帮扶协议,在公司的帮助下,现在每年收入可达1万元以上,生活质量提高不少。他今年种植了番薯和增城菜心各1亩地,增城菜心现已上市,番薯也陆续上市。“相信以后的日子会越过越好。”王镜波满怀信心地说。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