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忘记密码

增城区派潭镇全力推进绿美派潭生态建设 2022-11-02 22:23

2023年以来,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以“植绿、兴绿、护绿”为导向,扎实推进生态建设各项工作,努力在绿美广州、绿美增城生态建设中“竞标争先”“赛龙夺锦”。记者了解到,派潭镇森林总面积31.2万亩,森林覆盖率71.67%,覆盖率全区第一,被称为“北回归线上的翡翠”。为了推进绿美增城生态建设,派潭镇整合资源,结合美丽乡村示范带及一河两岸碧道建设项目,持续开展“五边”绿化美化和“四旁”植绿工作,增强绿化效果,提升绿化质量,全力打造市级乡村绿化美化示范点。

为了营造兴绿氛围,派潭镇党委政府、学校、民宿、企业等单位广泛投入到全民义务植树的行列当中,掀起了全民义务植树的热潮,累计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7次,凝聚全民力量,营造植绿兴绿爱绿的良好社会氛围。此外,派潭镇多措并举助力护绿惠民,将森林步道、健身绿道、多彩森林和小微湿地等绿美增城建设内容作为今年的民生实事重点推进,深入推进林长制,积极实现林长治,营造全民义务植树良好氛围,助力派潭林业园林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2年10月27日,记者来到增城区正果镇清桥路民间竹编艺人孟伟强的工作坊。孟伟强正在细细打磨一根竹编篮子的竹篾,只见他神情专注,腰上绑着长长的围裙,坐在小竹椅上埋头细作。不一会儿,一小捆竹片就变成厚度均匀、纤细轻薄的竹丝。记者了解到,孟伟强从事竹编已有40年,他靠着这门手艺帮补家用,养大了儿女。尽管已经到了耄耋之年,他仍然坚守着这项技艺。“对我来说,做竹编是在传承一项传统技艺。它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成为了一种习惯。”孟伟强笑着说。

  “现在年纪大了,只能做一些简单的竹编,难度大的太费力,身体也吃不消。”孟伟强说,就算是最简单的竹箩,也需要经过砍竹、划丝、破篾、编织、收边、缠边等多道工序,且每道工序都十分重要,必须拥有足够的耐心。最难的不是编织的过程,而是一系列繁琐的准备工作。“我一般都是做一会就休息一下,一天只能做一两个成品出来。”

记者留意到,做竹编时,孟伟强不爱说话,也从来不戴手套,总是低着头独自忙活。尽管与竹编打了半辈子交道,经验丰富的他也避免不了意外“中招”,老人的双手满是经年累月留下来的老茧和伤痕,往往旧伤还未愈,就又添了一道新伤。孟伟强精心做出来的竹编工艺品既紧密又美观,寿命少则30年,多则上百年,最多可承重100公斤。同时,竹编有着坚韧耐用、低碳环保多种好处。

20世纪60年代,竹编工艺品在农村很受欢迎,一个簸箕大概能卖到9角钱,这在当时不是一个小数。虽然现在一个卖到50元左右,但销量十分有限。虽然已经80岁,孟伟强的身体却十分硬朗。也许是农人血液里流淌的淳朴和勤劳,孟伟强总是不愿让自己闲下来。“沙沙沙……”谈话间,孟伟强又拾起了几根竹篾,不急不躁,两手不停,继续编织着生活的琐碎与美好。
留言
Smilies
评分   打赏     
×
推荐视频 more
热门视频 more
同类视频
增城融媒体中心|魅力增城|阅增城|增城日报|增城疫情|广州增城发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