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政务文宣 查看内容

游记:增城区中新镇福和地区坳头村的客家围垄屋 不懂珍惜已经变成鸡栏和鹅栏

13-11-18 06:57|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626| 评论: 0|原作者: 风之子

摘要: 近日,我看了这本书-----《十年徒步中国》,雷殿生在书中分享了他十年徒步中国之所见、所闻和所遇到的艰难险阻以及他克服这些困难后所产生的巨大成就感。他勇于追求梦想、敢于行动的行为深深感悟了我。掩卷之余,我 ...
近日,我看了这本书-----《十年徒步中国》,雷殿生在书中分享了他十年徒步中国之所见、所闻和所遇到的艰难险阻以及他克服这些困难后所产生的巨大成就感。他勇于追求梦想、敢于行动的行为深深感悟了我。掩卷之余,我心底最深的渴望也慢慢浮现,逐渐清晰:我最想念的应该是——走遍大江南北,用脚步丈量大地,用眼睛欣赏风景,用相机定格时光,用纸笔记录思绪……也许我的依托是:把我的足迹所到处以文字,图片的形式作记录,让自己的身与心都在路上!

经过一段时间的策划,第一站:广州市增城区中新福和地区坳头村的客家围垄屋。2013年11月16日,星期六,天气晴。秋高气爽的日子,我走出了我的第一步:沿着我最想念的路走,希望有一天我能找到我最后的依托。我启动了凯立德导航,从荔城至福坳头村“客家围垄屋”,全程40km。今天心情特别好,一是因为这是我行动的第一步,有人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尽管在这件事上无所谓成功与否,但毕竟我开始迈出了我行走的第一步;


虽然已是深秋,但触目所见,还是满眼绿色;增城区中新镇福和地区路两旁的凤凰花、紫荆花仍然开得烂漫,一片生机盎然。丝毫没有刘彻《秋风辞》中的“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的萧瑟寂寥,倒是有毛泽东的“战地黄花分外香,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勃勃生机。叠翠流金的景致,让人的胸腔都不由自主地开阔了起来。好心情又格外能发现美,你看,这种我叫不出名来的植物:

其花型象菊花,但比菊花还要大,还要高;象葵花花型却又比葵花小,树干却又比葵花高,它傲然开放着,肆意张扬着其旺盛的生命力(后来得知这是菊芋)。我赶紧停下车来,拍下我的第一张记录相片。继续再往前走,沿路两边的田野里是大片大片的金黄,稻熟桂花香,风过处,稻浪翻滚,似在宣示:这是个丰收的季节!稻田上有农民在收割,地塘上戴着很有客家特色的“客家婆凉帽”的农妇在晒稻谷。这又是个忙碌的季节!春华秋实,在这里我找到久违的田园的记忆——孩提的我,也曾经与田野这么亲密无间!

随后我来到了坳头村村委,电子导航语音提醒:本次导航结束。可我仍没有见到围垄屋,正踌躇着,恰好有位当地的阿婆经过,于是我用半咸半淡的客家话问路:“阿婆,是围屋,打冷是?”婆婆居然用普通话回答我:“去围屋,沿着这路一直走,过桥就能看到。”也许“去围屋,从那去?”这个问题阿婆已经被人问了无数次,所以阿婆也学会了用普通回答!我心中窃笑:看来围垄屋不愧是增城市独一无二之物,挺多人问津的。

我们沿着阿婆所指小路往前走,路的旁边有一小溪,潺潺的流水,清可见底。溪与路之间种有许多毛竹,长势茂盛,如一道天然的屏障,增添了人们访寻探幽的神秘感。竹的高风亮节受到很多文人骚客喜爱,苏东坡就曾经说过“宁可食无肉,不
可居无竹”。因此竹也为这期待已久的围垄屋增添了几分雅气。当我们转过一座小桥,呈现眼前的又是一片金灿灿的稻田,稻田的尽头处有一座很大的房子,那就是我此行要寻找的,增城唯一一间的客家围垄屋。

我下了车,近观远眺,不禁轻叹:好一派小桥流水人家的好景致!当即行动起来,边走边拍。正当我作全景拍摄时,看见从屋子里走出几个人来,他们也手持相机,其中有一个手上还拿着反光板,呵呵,这围垄屋的吸引力挺大的,吸引到更专业的寻梦人来了!据村史记载,其家族由陈如蓝率领自兴梅焦岭迁至此地,建屋而居,前后320年有余了,这是增城独一无二的小围垄屋。

该围垄屋平面呈半月形,通宽38.8米,能深36.2米,面积1454.56平方米,建在0.40~0.80米高的台基上,围垄四周外墙有1.5米高的椿墙,椿墙上建起了约30米高的泥砖墙。整座围垄屋的中间部分为二进深的祠堂,通宽17.60米,深18.70米。头门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两边有衬祠,依次分隔出明间、次间、梢间和尽间。硬山顶,瓦面,船形正脊,人字形封火山墙,檐下有两柱。

天井两侧设庑,分别隔为四小室,外庑顶高在,与两前进自然屋顶融接一体,观似蝶形,仅檐下一部分成廊。二进形制与一进略同,而明间则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面设堂位拜祖,后面是厅,两边有侧门敞通前后,并又经后门出往祠堂外的鹅卵石铺砌的半月形空地上。祠堂的外边,是23间之多的扇形环屋带。屋带以后面正中部分为最高,顶有龙船脊饰延伸向两边稍低,屋带两边均无脊饰直到环绕至祠堂正面成一大平面,转砌成锅耳封火山墙作边墙,傲然耸立。

山墙与祠堂头进之间有屋顶飞跨接连,俨然一体,下辟边门。围垄屋外平地左右各有一对旗杆夹,平地前面原是一个与围垄屋同一大小的半月形池塘。由于年久失修现在屋内外破旧不堪,除了入门第一间还有人住之外,其余22间已经没有人居住,我打开其中一间看看,里面放养着十来只鸡,再打开一间,亦如是!鹅卵石铺砌的半月形空地上也放养着鸡和鹅,整座围垄屋已经变成鸡栏、鹅栏了!围垄屋四周都用木棒支撑着。

住在这围垄屋的唯一住户陈叔告诉我,原来住在这里的人都在这屋周围建了自己的新屋,他们都到自建的新屋上住了,这围垄屋渐渐被弃置。陈叔这话让我带着好奇在四周溜达起来。围垄屋四周新建的房屋前都有一平地,屋的周边,或前或后,或左或右都有个池塘。在房屋不远的地方都放有鹅,鹅都用竹篱笆围起来放养,看到来人,它们还象卫士般在那发出高亢的叫声。

这里的鱼塘水清见底,可见到三五成群的鱼儿自由自在游来游去,我走到池塘边做起鬼脸和各种吓唬的动作,但鱼儿一点都不受干扰,我做我的,它们游它们的,根本没将我放在眼内。细看鱼儿以鲫鱼居多。“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朋。”水至清则无鱼吗?相对而言吧!还是这水还不够清?世事无绝对吧!

相关资料:岗埔村客家围垄屋

客家围垄屋位于增城区中新镇福和坳头岗埔村,是广州地区独一无二的围垄屋,对研究当地历史文化有重要价值,目前已被广州市列为内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通宽38.8米,通深36.2米,面积1454.56平方米。该围垄屋平面呈半月形,建筑在0.4-0.8米高的台基上,围垄四周外墙有1.5米高的椿墙,椿墙上建起了约30米高的泥砖墙。整座围垄屋的中间部分为二进深的祠堂。头门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两边有衬祠,依次分隔出明间、次间、梢间和尽间。

硬山顶,瓦面,船形正脊,人字形封火山墙,檐下有两柱。天井两侧设庑,分别隔为四小室,外庑顶高大,与两前进自然屋顶融接一体,观似蝶形,仅檐下一部分成廊。二进形制与一进略同,而明间则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面设堂位拜祖,后面是厅,两边有侧门敞通前后,并又经后门出往祠堂外的鹅卵石铺砌的半月形空地上。祠堂的外边,是23间之多的扇形环屋带。

屋带以后面正中部分为最高,顶有龙船脊饰延伸向两边稍低,屋带两边均无脊饰直到环绕至祠堂正面成一大平面,转砌成锅耳封火山墙作边墙,傲然耸立。山墙与祠堂头进之间有屋顶飞跨接连,俨然一体,下辟边门。围垄屋外平地左右各有一对旗杆夹,平地前面原是一个与围垄屋同一大小的半月形池塘,富有创意。据村史记载,其家族由陈如蓝率领自兴梅焦岭迁至此地,建屋而居,前后320年有余。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