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4年8月下旬,增城市小楼镇竹坑村连片规模种植的花生、水稻迎来丰收,其中10多亩的花生共收获8000斤,仅这一项就为村集体增加2万多元的收入。记者来到竹坑村看到,村委会前一块十几平方米的空地上铺满了花生,村党委书记张振球正忙得起劲,一遍遍翻滚着地上颗粒饱满的花生。

“经过前段时间的晾晒,花生仁差不多‘干水’了,到时花生榨油后,越秀区将按市场价出资报销。”张振球说,“我们只管把花生等农作物种好,销路不用愁。”据介绍,越秀区在对口帮扶小楼镇竹坑村工作中,以“越秀区出资包销、竹坑村出地、村委负责统筹、贫困户优先参与管理”的模式建设竹坑村农业生产基地。
越秀区2014年投入了30万元,流转了村里30亩地种植水稻、花生、迟菜心、红薯等农作物,解决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脱贫和村集体经济增收问题。目前,竹坑村农业生产基地聘用该村6名贫困户,每月支付2000-2500元工资。如今,竹坑村农业生产基地已种植了水稻、花生、增城菜心、红薯等,农作物生长态势良好。
张振球向记者算了一笔账:村委通过土地租赁租金、农业产品销售以及贫困户种植劳务费,2014年将从中获得收入11.9万元。越秀区驻小楼扶贫工作组工作人员透露,受竹坑村模式启发,小楼东境村、二龙村、秀水村、长岭村均有意向建设农业基地。(by增城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