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历史文化
订阅

历史文化

纪传体史书《罪惟录》对增城沙贝湛若水的描述有明显以讹传讹的部分
纪传体史书《罪惟录》对增城沙贝湛若水的描述有明显以讹传讹的部分
《罪惟录》,原名《明书》,作者查继佐(1601-1676),为“明朝-南明”史事的纪传体史书。该书所记,始于洪武迄于南明弘光、隆武、永历、鲁王朱以海、韩本铉各代,记农民起义之事尤较他书为详。是研究明代,包括南明 ...
16-6-21 16:54
宋朝广东首位进士增城古成之:寰中有道逢千载 岭外观光只一人
古成之,字亚奭,南汉国和北宋时增城人。其籍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广东学术界有过争论。明黄佐的《广州人物传》称:成之“本惠州河源人,五季末,避地贯增城”。《增城县志》载:古成之的祖父古全望在唐朝末年南迁 ...
16-6-17 10:01
沉淀着千年文化印记的增城区新塘镇沙村 经历着现代城镇化的凤凰涅槃
沉淀着千年文化印记的增城区新塘镇沙村 经历着现代城镇化的凤凰涅槃
《广府人》按:“广州13号地铁线从黄埔区进入增城区新塘镇第一个站是温涌。温涌站上个有个名人辈出的沙村。沙村有个翠拥千重的胜地陈家林。这个陈家林就是沙村人最早居住的地方。今天,古老的沙村虽然分成新塘镇南安 ...
16-6-14 17:25
昆仑神话中的“增城阿姥”与现实的增城就这样产生了超越时空的关联
昆仑神话中的“增城阿姥”与现实的增城就这样产生了超越时空的关联
“增城阿姥”,增城话就是增城阿婆。“增城阿姥”之词出自唐朝文学家刘禹锡《思黯南墅赏牡丹》一诗:“偶然相遇人间世,合在增城阿姥家。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诗人认为高雅艳丽的牡丹花不是出自凡间, ...
16-6-11 17:00
增城区石滩镇三江平原的古村金兰寺 披荆斩棘延续了四千年的荔乡烟火
增城区石滩镇三江平原的古村金兰寺 披荆斩棘延续了四千年的荔乡烟火
八百年前,舜帝69世嫡长孙——吴兴姚平的后人姚宗卿辗转来到了当时还是蛮貊之区的岭南大地。随后,他的子孙们在增城南部的三江平原上停下了跋涉的脚步,开始在这里披荆斩棘,建设家园。从此,大舜的子孙在这片肥沃的 ...
16-6-11 06:10
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参考资料之增城区新塘镇历史著名人物事迹简介
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参考资料之增城区新塘镇历史著名人物事迹简介
新塘镇隶属于广州市增城区,位于珠江三角洲东江下游北岸,西邻广州市黄埔区,东邻仙村镇,南与东莞市隔江相望,北接永宁街镇中心位置为东经113°36′,北纬23°07′,地域面积85.09平方公里,总人口49.05万人(2012 ...
16-6-2 21:41
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参考资料之增城区新塘镇历代著名的进士和举人
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参考资料之增城区新塘镇历代著名的进士和举人
新塘镇隶属于广州市增城区,位于珠江三角洲东江下游北岸,西邻广州市黄埔区,东邻仙村镇,南与东莞市隔江相望,北接永宁街镇中心位置为东经113°36′,北纬23°07′,地域面积85.09平方公里,总人口49.05万人(2012 ...
16-6-1 22:09
增城区新塘镇白石河畔流传的10个传说(下):瓜岭河上龙舟的故事
《六》河边村劫史话话说清未民初、在白石河下游的河段上有一个著名的侨乡瓜岭村。该村于1902至1903年间男丁出海外谋生者过半。由于当时社会的政治动荡,军阀割据、盗贼多如牛毛。土匪四处打家劫舍、掳人勒索、拦路抢 ...
16-5-17 23:25
增城区新塘镇白石河畔流传的10个传说(上):卢槎江白石河建桥的故事
白石河也叫雅瑶河或瓜岭河。在距离增城区新塘镇约五公里东北之处。据新塘镇志记载;“白石河是东江的小支流,发源于华峰山。流经余家庄、九如、宁西。下游沿途流经雅瑶,白水和上邵《以上两村河段已於塞》、白石、沙 ...
16-5-17 23:23
增城区开展不可移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情况 基本摸清了文化遗产现状
增城区开展不可移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情况 基本摸清了文化遗产现状
自2013年9月以来,增城区在此前文物普查既有成果的基础上,开展了新一轮全面、深入的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复核与发现不可移动文化遗产共742处,其中:复核不可移动文物499处,新增不可移动文物10处,新增历史建筑1处, ...
16-5-17 21:06
民国期间增城新塘的文化教育得到发展 工商业繁荣而且参与外贸通商
辛亥革命推翻了近三千年的封建统治,动摇了长期禁锢人们头脑的礼教。民众接触了新文化,新知识,社会风气焕然一新。由于国民党内部争权夺利,背叛革命,军阀连年混战,辛亥革命最后失败了。但人们的思想也开放了,接 ...
16-5-17 06:47
增城小楼为何仙姑 立庙奉祀造福一方 赐福延寿有仙桃 灵佑平安有古藤
增城小楼为何仙姑 立庙奉祀造福一方 赐福延寿有仙桃 灵佑平安有古藤
何祖,又称何秀姑、何仙姑等,居青华洞天,为八仙中唯一的女仙,道教尊为“宏慈妙法元君”、“大圣青霞仙姥”等。因其形象多为一手持荷花的美丽女子,巧降及时雨、治世渡生,故民间称其为“荷仙姑”。相传于北宋时期 ...
16-5-16 23:41
历史文化遗产:增城区共有不可移动文物509处 可移动文物2197件(套)
历史文化遗产:增城区共有不可移动文物509处 可移动文物2197件(套)
记者从增城区文体旅游局获悉,近年来,广州市增城区在历史文化保护工作上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加强文物保护机制建设、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文化遗产资源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 ...
16-5-16 21:16
原增城市镇龙镇的时代转变 原均和墟和大埔墟村民都改到镇龙墟赶集
原增城市镇龙镇的时代转变 原均和墟和大埔墟村民都改到镇龙墟赶集
2005年4月28日,国务院批准将增城市中新镇的镇龙居委会和镇龙、迳头、九楼、大坦、麦村、金坑、均和、福洞、福山、大涵、汤村、旺村、洋田、新田14个村,新塘镇的贤江、新庄、永岗、禾丰4个村划归广州市萝岗区管辖。 ...
16-5-11 22:08
增城六百年未解的下联:“荔枝红挂绿”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增城六百年未解的下联:“荔枝红挂绿”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唐代李肇撰写的《唐国史补》一书记载:“楊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然方暑而熟,经宿则败,后人皆不知之。”《新唐书·杨贵妃传》亦云:“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 ...
16-5-10 09:3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