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4014|回复: 0

谭蕙芸:TVB电视真人秀 盛女爱作贱的启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2-4-15 18: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且看香港文化如何摧毁一个人的个人意志。《盛女爱作战》参者之一bonnie,原来是一个率直爽朗的少女,曾经在澳洲生活过的她,知道快乐可以很简单。她记得,在沙滩上玩滚地葫芦的疯狂,脱下鞋子赤足走路的痛快,和三五知己喝冰冻啤酒的乐趣。但回到香港,这些行为却被批评为「男人婆」。作为一个年近三十的女性,她害怕这种性格会变成「孤独终老」的催命符。她选择参加一场真人骚,皈依「港女」这个宗教,学习打botox瘦面,学习为吸引男人说谎,学习变得温驯得体。
                                                                                                
改造旅程完结,自己亦成为全港市民茶馀饭后的话题。笔者挑战她,为何放弃那个自由自在的我,随波逐流成为千人一面的港女?她说﹕「我要在香港生存,要在香港识男仔,就要妥协」。昨日的她赤脚在草原奔跑,今天却穿着三吋高的高跟鞋。笔者只能感叹,盛女不是在作战,而是在作贱。港男只喜欢“芭比娃娃和性感尤物”?是的话,港男是否也很有问题?港女想嫁得出去,都要自己“作贱”变爲这种倒模出来的东西?

《盛女爱作战》是一个无綫真人骚节目,讲述5个单身女子踏入30到40岁仍然单身,为了脱离「剩女」行列,接受形象改造,尝试结识异性。节目迅速在香港引起话题,观众不但对女主角大肆评头品足,亦能享受那种「丑女大翻身」的快感,主题强调「女人结婚才是归宿」亦配合异性恋霸权和保守的家庭价值。5个参加者中,最后只有外形女性化的suki在拍摄期间找到男朋友(已被奉为高登女神),其馀4个包括bonnie仍然单身。

意外导师干预做人处事

bonnie表示,是经一间「极速配对」公司介绍认识《盛女爱作战》製作人。她说,参加之初,已有心理准备被取笑为「不靓女」,并需要学习社交礼仪。较意外是节目不但改变女孩外形,连做人处事态度也要干预。她回忆,「导师」教导她们,吸引异性必须耍手段,例如哄骗对方。一次bonnie要拒绝一位异性,于是按导师指示,撒谎说自己没空约会,「我以为,男孩应该因为我的直率性格喜欢我,但我却说了一个大话欺骗他。但那一刻大家(製作团队)看着我,我要在镜头前这样做,很尴尬难堪。」她纳闷地说。

但製作人强调,节目没有半分「造假」,因为拍摄团队不会干预,女孩做的事是心甘情愿。问题是,镜头存在本身,已经影响了事情发展。bonnie承认,不少男孩子知道有人拍摄,会为了令她好过而约会她。「件事好唔自然,所以(这些关係)拍摄完毕也完毕了。」

曾经在澳洲生活一段长时间的她,难忘当地的自由风气,不论男女,生活方式可以多样化。「我在澳洲在沙地上打滚已很快乐。但香港人会说,滚沙地会弄污名牌外套。香港人好物质主义,好伪善,好堆砌。我在澳洲的穷乡僻壤生活,有钱人和穷人过的是一样的生活,我们可以不穿鞋子走路,没有人觉得你有问题。你外表漂亮,我们会欣赏;你不漂亮,我们不会看扁你。」bonnie曾经是一个独立思考、活出真我的女子,但今日却妥协了,访问当天,她为穿上三吋高跟鞋,举步为艰,终于迟到20分钟。

学习肤浅虚伪香港文化

既然明白香港文化的肤浅虚伪,何苦要去学习自己不屑的生活方式?bonnie说,自己在香港独居,觉得没安全感,希望结识一个心灵相通的男伴。她认为,自己性格「有问题」、「不懂得做女朋友」、「需要重新学习」。这种「女人之所以单身是因为她们不够好」的论述,正中节目里一班所谓「导师」的下怀。这个节目邀请了一班「导师」去改造参加者。但导师大部分都没有专业资格,个别导师亦强烈推荐女性作美容整型。于是,这班「不够好的女人」未结识异性之前,就要光顾美容院,做各种心理分析和辅导。意见不外乎一种﹕就是女人要找男人,就要把自己的行为外形塑造成男人眼中的景观﹕芭比娃娃和性感尤物。

节目中唯一「胜利者」、结识到男友的suki,本身已经瘦削、女性化、长髮、小鸟依人,在高登文化里,这类女生被称颂为girlfriend-able(可成为女友的人)。那边厢,仍然单身的bonnie形容,她参加节目,就是学习如何成为一个「港女」。笔者问﹕港女不是负面标籤吗?「虽然香港男人经常投诉港女不是,但转过头来,他们却仍会找港女做女朋友。我想,成为港女会否是出路呢?」bonnie放洋归来,理应拥有强大文化资本,有能力抗衡主流论述,但最终却选择以「港女」为学习对象,令人错愕。

于是,她一系列改造,例如说话斯文一点。外表亦由牛记笠记,变成黏假眼睫毛戴大眼仔穿裙子,又接受瘦面菌美容。不过,笔者觉得,她未变身前反而爽直可爱。受访当日,却成为倒模一式一样的「港式美女」。笔者进一步挑战,节目把女性改造为男性眼中的尤物,又宣传独身是女性的惩罚,正正是对女性尊严的践踏,赤裸裸的性别定型。bonnie却辩护,指不觉得这个节目的价值是「原创」,认为只是回应社会需求﹕「节目的力量不足以推动你们所谓鼓吹拍拖的歪风,是一些人对拍拖有憧憬,才会被吸引过来」,而且bonnie强调,参赛者也会反驳导师意见,坚持一些「反叛」的想法。

不过,笔者却认为,节目内「专家」和女角权力不平均,结果製造了一种「女子顽劣不受教」的效应。每集播放完毕的观众投票,「民意」往往狠批拒绝扮靓拒绝追求者的女参赛者。故此,女参赛者即使在节目中曾经尝试反击,但效果却像螳臂挡车,无损整体节目定型女性的主旋律。讽刺是,家庭观众的奖品竟然是「美容礼眞」,好把「女人要改造」的神话延续下去。

据了解,《盛女爱作战》製作人出身无綫新闻部,因为拍摄「港男港女」等纪录片题材大受欢迎,于是借调到综艺科开拍此节目。节目标榜「真人骚」,参与者和「导师」均没有金钱报酬,但女主角接受的「改造」却完全免费。据悉,製作人本身亦是单身女性,相信女性都期望拍拖和结婚,相信这类题材会受欢迎。节目内容会否形成对女性的歧视和定型,消息指出,製作人认为这种讨论「较学术」,非考虑重点,亦认为女大当婚是大众接纳的价值,适合在主流传媒播放。

见识斯德哥尔摩症候群

事实上,节目的拍摄时间长达半年,bonnie和製作人员已在合作过程中成为了好友,并对节目带给她的改变,例如增广见闻,心存「感激」﹕「幸好我参加了这个节目,这是一个宝贵的机会,让我学懂很多东西。」笔者作为一个局外人,看不到bonnie的收穫有多丰富,但至少让笔者见识到一种现象——斯德哥尔摩症候群,就是那种,明明你是受害者,却因为长期相处而会为加害者讲好说话的奇特心理。

问﹕谭蕙芸,30多岁,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导师,在加拿大主修心理学及电影理论,并深受深受性别理论影响,在中文大学亦有教授和性别理论相关的通识科目。一直相信女性要自主自立,发展个性和全面人格

答﹕bonnie,29岁,曾在澳洲读书,回流香港后担任市场推广工作,现待业。她说,自己的「男仔头」性格,导致她未能在香港找到男友,她渴望找到一个保护她的男伴。参加《盛女爱作战》后,她把经历写成博客,并主持民间电台节目
楼主热帖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註冊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