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政府电子信息化建设 增城区科经信局相关负责人罗雄威认为,加强政府的信息化、电子政务平台和无线城市建设,做好基础信息服务,不但有利于服务各行各业,还有利于人才的招揽和增城经济建设。 建立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增城区社工委副主任梁少辉表示,增城区社会建设滞后的步调比较大,医疗、卫生、信息化、教育指数等各项指标都比较滞后。他建议在“十三五”规划中,要建立基本的公共服务标准体系,树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念,优先安排基本公共服务预算,做好资源的配置和布局,包括民政、卫生、教育、计生等。 探索实施好基本公共服务的模式,各个部门探索推进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与民办并举的模式。在推进“十三五”规划时,各镇街要根据实际进行公共服务的配套,例如:荔城、增江、朱村作为主城区,公共服务配套要丰富、精细,要深耕精耕细作、巩固发展;新塘、永宁、中新、石滩是来穗人员的主要集中地,公共服务配套要考虑外来人口的因素,重点推进网格化的管理; 北部三镇是生态旅游镇,通过增城区委,增城区政府进行统筹、协调发展,才能逐步满足群众的需求,实现公共服务的公平覆盖。同时,政府要处理好社会和市场的关系,严格执行文件、下放权力,做好简政放权工作,出台相应的政策方便社会组织来对接政府部门的服务,搭建完善的服务平台,避免供给不足、享受不均的情况出现。 分清规划的重点与亮点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魏立华认为:做“十三五”规划编制不能选择性实施,要建立实施机制,确保规划编制落实。“十三五”规划要把重点与亮点分开,重点是经济开发区,亮点在社会转型。做好社会转型,增城应该站在广州市的层面,提出社会转型的压力和差距,敢于暴露差距,争取广州市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并要分清哪些公共服务可以市场购买,哪些应由政府提供等。在社会转型上,还要加强对外来工和北部山区农民的公共服务配套倾斜,这个也是增城“十三五”规划的亮点。同时,要做好城市软开发的市场推介,包括体育城市、人文城市、年轻城市等工作的推介,改变增城的城市形象。 减少公益事业的繁琐程序 一心公益第十服务队秘书长姚竣朗表示,很多时候开展公益事业时,却面临很多繁琐的程序,有时出现“钱不知道该往哪些地方花,不能及时花”的尴尬局面。例如:“一心公益”要资助贫困学子上学,但有关部门要求“一心公益”写申请报告等繁琐程序。他希望政府部门能减少繁琐的程序,从而更有效率地去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社会工作需要各方的政策资金支持 乐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何水金表示,社会工作行业存在着“配套(包括场地、政策、税收、薪酬福利等)落后导致从业人才紧缺”、“资金来源单一导致可持续性发展制约性大”等现状,为了更有效地促进社会工作,让社会服务深入到居民中,何水金呼吁更多的社会资源进入到社会工作行业中,也需要政府部门给予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