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问题之用水安全管理 问题十二:根据国家规定,增城自来水水质有什么样的标准? 曾锦超:自来水水质标准总共有106项。曾锦超说,在2014年国家水质标准检查中,增城自来水厂的水质全部合格。在平时的检查中,水质的合格率也达到97%-99%。但有些市民反映水龙头里流出来的是水呈黄色,有的甚至有异味。出现这样的现象,原因可能有两个,1.供水的管网老化,2.在较干旱的季节,由于增江出现枯竭,或者是河道清淤导致增江河的水位下降,也会出现这样问题。 问题十三:一些新建的小区或者大型的小区会出现停水、水质发黄,有异味等情况,这是管网问题还是二次污染问题? 曾锦超:这个问题请广州市增城自来水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陆俊平予以回答。 陆俊平:主要是因为输水管网老化。陆俊平说,2012年8月,广州市增城自来水有限公司成为国家第四批水质达标水厂,在水质安全方面制定了一套严密的检测系统监控水质,在生产过程中每个小时对水质的ph值、浑浊度、余氯等检测一次。另外,公司还会对出厂水每天进行一次25项水质检测。些新建的小区或者大型的小区会出现停水、水质发黄,有异味等情况,主要是因为一些管网使用时间过长,生锈,又疏于维护,管网中的水经过一个晚上,第二天开水龙头的时候就会把输水管道中的铁锈带出来,水就会呈现黄色,只要开一小段时间后就能恢复清澈。 问题十四:刚刚提到的管网老旧问题是属于物业小区管理还是属于增城自来水有限公司的管理范畴?平时对这些管网的检测和监管是属于增城自来水有限公司的责任吗?对增城老旧的供水管网有没有改造的计划? 陆俊平:增城自来水有限公司平时一个月对管网进行3-5次检测。广州市水务局对增城的管网水每个月至少进行一次42项指标的检测。增城自来水有限公司每年都花500百万左右的资金对老旧的管网进行改造。 问题十五:增城目前有多少间水厂,资产的管理情况如何?一些市民反映增城自来水有限公司存在私人控股的成分,担心供水质量会受到影响,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曾锦超:增城城区的水厂一共有13家,这些自来水厂绝大部分都是镇街管辖公有企业,国资办监管的增城自来水有限公司是国有控制企业。曾锦超说,增城自来水有限公司目前属于国有控股企业,国有控股比例达到59.18%,其中中国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的参股成分占到40.82%。2008年以前,增城自来水有限公司是国有独资企业。2008年,为提高增城自来水厂有限公司的产能和供水量,增城自来水有限公司进行招商引资,扩大产能; 通过认真的资产评估和规范的产权交易,引进了广东南峰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水务集团有限公司。2010年,增城自来水有限公司进行增资扩股。通过招商引资和增资扩股,增城自来水厂有限公司的产能和供水量得到大幅度提高,促进了增城自来水厂有限公司的发展,每天的供水量从原来的15万方提高到现在的27万方,供水人群从原来的40万人增加到现在的50万人。 事实上,招商引资和增资扩股是为了解决增城自来水有限公司资本和建设的问题,而自来水的用水安全是属于行业管理问题。不管增城自来水有限公司有没有私人控股的成分,加强自来水的规范化管理,确保市民用水安全都是通过行业管理实现的。2014年11月,广东南峰集团有限公司由于业务发展需要宣布退出,目前国有方和中国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两个股东占有增城自来水厂有限公司全部股份,所有程序已经在2015年的6月1号全部完成了。 问题十六:下一步,国资办在确保市民用水安全方面有什么措施和想法? 曾锦超:规范化管理和加大资金投入。曾锦超表示,确保市民用水安全一方面是规范生产管理。目前增城自来水厂有限公司所有的干部职工都能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进行规范化的生产,确保供水质量的保障。此外,增城区国资办今后还将加大资金的投入,让增城自来水厂有限公司为广大市民和企业提供优质自来水。 焦点问题之农贸市场的市场化管理 问题十七:兴发市场和朱村市场是属于区国资办的管理范围吗?这两个市场中有些铺位出现闲置的情况,原因是什么? 曾锦超:兴发市场和朱村市场都是属于国资办的管理范围。曾锦超表示,不仅仅这两个市场临街的商铺出现空置的情况,市场经营管理公司所辖的其他农贸市场也出现这样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农贸市场共有7个,面积达4483平方米。2001年,增城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从广州工商局增城分局分离出来的时候,当时移交的资产中,这部分的资产没有纳入到移交范围; 工商局的资产管理又属于广州市的资产管理层面,也没有授予增城区资产管理的权力,所以国资办也无法进行管理。我们也多次针对这个问题跟广州工商局增城分局进行协商,广州工商局增城分局也将这个情况反映到广州市财政局,但是因为权属的问题,这种情况就一直得不到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