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观点社论 查看内容

增城市关于擦亮湛若水文化品牌工作方案(初稿)

13-11-12 09:47|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1525| 评论: 0|来自: 增城市人民政府

摘要: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深入挖掘、擦亮湛若水文化品牌,使湛若水思想文化继续发扬光大,特制定本方案。一、历史背景湛若水(1466-1560),增城新塘人,明代进 ...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深入挖掘、擦亮湛若水文化品牌,使湛若水思想文化继续发扬光大,特制定本方案。

一、历史背景


湛若水(1466-1560),增城新塘人,明代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吏、兵三部尚书,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2007年,湛若水被入选南粤先贤。湛若水离我们已有450多年的历史,但他的人生故事、历史功绩、学术思想名留青史,依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后人。

二、工作回顾


近年增城市来对湛若水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研究、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非常重视。早在1992年6月,为纪念湛若水诞辰525周年,由增城县政府、省文史馆、华南师范大学、县文化局等单位在湛若水故乡新塘镇举行了“湛若水学术思想研讨会”,60多位来宾、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30多位教授学者在会上发表了学术论文,会后由县博物馆将学术论文进行整理,出版了《湛甘泉研究文集》。

近年陈裕荣、湛汝松、钟雨晴、陈克、赖邓家等先后撰写发表了多篇有关湛若水生平事迹学术论文和研究文章,为进一步研究探讨湛若水历史文化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2010年9月成立了“增城市湛甘泉文化促进会”,为今后进一步深入开展对湛若水历史文化研究和开发利用起到促进作用。

湛若水是一位著名的历史人物,在增城市城乡遗留下许多与湛若水有关的不可移动文物,如墓葬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湛若水墓、增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陈太夫人墓;由湛若水亲笔题字的祠堂有坐落在新塘镇新街村的陈氏祠堂、西洲村陈氏祠堂、新墩村陈氏祠堂、甘涌村湛公祠,湛子洞摩崖石刻等。

多年来,增城市经过多次的文物普查,都将上述不可移动文物单位列为重点普查对象。2007年至2011年在增城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市文物普查队对与湛若水有关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了重新普查,对文物点进行了gps卫星定位、拍摄影像、拍摄照片、测绘平面图、丈量尺寸、访问历史记录、描写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详细登记文物点的各项要素.

出版了《增城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汇编》,建立了完善的文物档案,为今后开展文物普查、文物研究、文物维修、文物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在四年的普查中先后对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点公布为广州市、增域市文物保护单位和增城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使之得到法律的保护。为加强对湛若水墓的保护,2011年广州市文广新局拨来15万元编写湛若水墓保护规划方案,为日后对该墓重修作出详细的计划。

市博物馆在展览厅显眼位置设立陈列专柜,把在湛若水墓出土的彩陶俑、陶床、陶几、陶太师椅、陶黑釉罐等文物和湛若水生平事迹展示其中,供游人参观鉴赏。近几年来先后在增城广场、新塘镇市民文化活动中心、增城中学、新塘中学、新塘菊泉中学、增城市新塘实验中学竖立了湛若水铜像.

在新塘镇市民文化活动中心设立了包括湛若水在内的新塘历史名人浮雕廊,在市图书馆正门右侧刻有湛若水书写的两首诗词,这是对先贤湛若水的永久怀念,同时又是开展对广大市民,特剧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举措。通过对“湛甘泉文化理念”的广泛宣传,倡导富而思进、崇文重教的社会风气;倡导保护、复原历史遗迹,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启迪后人。

12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