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风土人情 查看内容

增城市年轻人的“街头文化” 青春与个性的街角舞台

13-11-14 02:32|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993| 评论: 0|来自: 增城日报

摘要: 谈起增城的“街头文化”,不免让人想起夜晚霓虹灯下热闹非凡的广场舞。周末的增城市荔城街的挂绿广场,音乐声响彻人群,大妈大爷们踩着热烈的节拍,动情地扭动身姿,那表情又认真又陶醉。当人们不禁感叹中老年人们终 ...
谈起增城的“街头文化”,不免让人想起夜晚霓虹灯下热闹非凡的广场舞。周末的增城市荔城街的挂绿广场,音乐声响彻人群,大妈大爷们踩着热烈的节拍,动情地扭动身姿,那表情又认真又陶醉。当人们不禁感叹中老年人们终于有了自己的一番娱乐天地时,也开始搜寻年轻人的身影。这是在广场靠边的一个幽暗角落,十来张生涩的面孔,简陋的音响设备,深情款款的歌声,稀稀落落的掌声,这是他们目前的所有。



sing唱团:起步蹒跚热情满满

可是,他们却说“只要热爱音乐一切都可以改变”,他们却说“要让年轻人自己的街头文化立足”。他们给自己起名,叫sing唱团。sing唱团现有正式团员15人,他们中年龄最大的近三十岁,最小的是十五岁的学生。发起人谭伯森是2013年刚走出大学校门的“音乐达人”。热爱音乐的他在上学时就频繁穿梭于各种音乐比赛之间,先后获得了“校园歌手”二、三等奖,增城“麦王争霸”前六强等荣誉。

一日,谭伯森被街上的一名流浪歌手所触动,当即下决心组建自己的团队,号召有音乐梦的朋友一起去街边表演。谭伯森通过在朋友圈中“招兵买马”以及在网络论坛上广发“英雄帖”,陆续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和他走到一起。经过商议,大家决定共同出资购买演出基本所需的音响、麦克风以及酒吧凳等。短短两个星期的筹备,sing唱团就这么成立了。“团员们都很积极,也都尽自己所能建立这个团队。”

他说。在广告公司上班的小陈听说街演的计划之后,还自发设计并制作了演出海报。街演的第一天,音响设备出了一些问题。但团员们依旧热情满满,行人也都毫不吝惜给出了自己掌声。“好紧张,可是觉得好兴奋,”小桦是sing唱团唯一的女生,十八岁,她说:“我胆子小,加入就是想练练自己的勇气,也很高兴交到这么多朋友。”

小邱是团队中最小的一员,初三。起初家长并不支持他加入sing唱团。“我告诉他们,我热爱音乐,也享受被注视的成就感,它迫使我更认真更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我也承诺不会因此耽误自己的学习,后来他们答应了。”小邱说。如今,小邱的父母俨然成为了sing唱团的忠实粉丝,每次表演都必到现场。看着儿子,父母说他们感到骄傲。如今的sing唱团还在不断融入新鲜血液。谭伯森说,待积累足够的表演经验,他们将尝试与一些公益组织合作,将年轻人的街头文化带到农村,去为贫困地区的人们义演,让他们也听到这个时代最新鲜最充满希望的声音。

鬼步舞社:舞出我热爱

另一角落里,也是二十来个年轻小伙,伴着强劲的音乐,又猛又狠的踩着舞步,空气中满是酣畅淋漓的气息。不时有行人因为奇异的舞步而驻足。他们说这是“鬼步舞”,他们是活跃在增城民间的“鬼步舞社”。鬼步舞起源于80年代的澳大利亚,约于2004年传入中国。由于舞者在黑夜跳的时候步伐快速疯狂使人看不清,因此得名。

鬼步舞社相对于sing唱团,已经在增城街头活跃了近两年。2012年5月1日,一群热爱舞蹈的年轻人创立了鬼步舞社,从此每个周末晚上在凤凰山公园总是能见到他们练习、表演的身影。几经人来人往,目前鬼步舞社的创始人已经基本都离开了,然而舞社却依然朝气蓬勃。“大家都是因为热爱跳舞而走到一起,不为名利,就为自己玩得开心,交到朋友。”舞社的陈广鸿说。

现在的鬼步舞社有25名成员,主要是中学生,也有少数小学生。“我觉得这种舞蹈的魅力在于它只用脚,很锻炼脚的力量,最重要的是很酷也很high。”社员小潘兴奋地说,头顶的汗珠滴在嘴角的笑意上。直至2013年,鬼步舞正式被国际舞联认可,脱离街舞而成为一种独立舞种。鬼步舞社的成员们也决定将练习阵地转移到挂绿广场,让更多人认识这一种全新的舞蹈。陈广鸿告诉记者,每逢五一、十一小长假,舞社还会组织在东汇城及增城广场一带举行“快闪”活动,以此来推广鬼步舞。

街头文化:年轻人的草根舞台

20世纪90年代后期,街头文化随着哈韩哈日的潮流开始在中国年轻人中盛行。到21世纪,街头文化已经逐步渗透到各大城市,成为城市文化中重要而极具特色的部分。纵观增城,近几年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升级,街头文化也在年轻人中悄然兴起。sing唱团的谭伯森对增城街头文化的发展十分关注。“有些朋友在增城广场玩街舞,一些酒吧歌手也会偶尔到街头表演”,谭伯森说,“大家也不为钱,就只是好玩,是喜欢做。”

而除了音乐与舞蹈,滑板与特技单车在增城街头也常能见到。记者观察发现,这些零零散散街头团体的发展模式也颇有共同之处。一者他们大多通过网络集结发起,共同出资筹备,并用表演不断吸引新人加入。二者他们大多为非营利性团体,也没有特别明确的管理架构,成员大多为80后或90后的年轻人。

“我觉得这正是一种城市发展,文化自由的体现。你看得高兴就看,不高兴也可以走。年轻人有了一个表达自己个性与声音的舞台。”80后的白领小婷说。当城市生态不断更新,当新新人类的印记逐渐渗入城市生活,街头文化兴起,年轻人有了自己的草根舞台,这个时代便多了一抹异彩。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