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千年荔乡,增城县城变迁的考究

10-11-8 02:04|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1492| 评论: 0

摘要: 清《嘉庆一统志》广州府增城县下记:“汉故县在今县东北五十里,唐末移于今县东北十里九岗村,后又移今治”。《读史方舆纪要》说:“增城旧县,县东北五十里,汉置县于此。唐时移置于县东九岗村,后又移今治。元末曾 ...
         清《嘉庆一统志》广州府增城县下记:“汉故县在今县东北五十里,唐末移于今县东北十里九岗村,后又移今治”。《读史方舆纪要》说:“增城旧县,县东北五十里,汉置县于此。唐时移置于县东九岗村,后又移今治。元末曾筑土城,明永乐元年,始甃以砖石,成化五年,复增拓之”。由此可知自汉至今,县城有三处,那么旧汉县城何时迁移?《元和郡县志》岭南道下记:“广州增城县,西南至州一百八十里”。《太平寰宇记》岭南道下记:“广州增城县,州东一百八十里”。
 

(增城市小楼镇二龙村内的二龙古墟遗址)

       可见汉代县城在唐末至宋初仍未变动。《元丰九域志》下记:“广州增城,州东一百二十里”。里程的变动,表示县城已经迁移。《太平寰宇记》书成于976-984年,但迁移地点不是九岗村而是东街村。宣统《增城县志》说:“县旧治,北十里东街村。大江西抱而无城池之守,后以其地涣散,不足以临控全县,乃相龟峰南麓九岗村而迁焉”。九岗村即今县城所在地的原村名,也就是今天的荔城
  
        至于何时迁至今城?确切时间尚难考证。但从《元丰九域志》所说:“州东一百二十里”,与《元和郡县志》及《太平寰宇记》所说“州东北一百八十里”里程相差六十里,即所迁移的新县城距旧县城已超过“汉故县在今县东北五十里”所说的距离,故应当是指迁至今城,而不是迁往东街村。(注:东街村在今城之北十里,按推算应距汉旧县四十里左右,与“六十里”的距离相差较大,故迁至此地的可能性甚微)。
   
        《元丰九域志》是1085年刊行的,可以认为那时县城已设在今城。则今城在十一世纪初期已经设置,至今约有一千年历史了。 今城内的万寿寺原名法空寺,北宋嘉佑年间(1056-1063)改称万寿寺(见《增城县志》1995年版799页)。古代不少城市有万寿寺,多为僧人及地方官员向皇帝表示祝寿、祈福而设的。增城那时搬迁县城是一件大事,该寺僧人(得到官员的示意下)为庆祝这件大事向皇帝表示敬意,将新县城内的法空寺改名为万寿寺,也是理所当然的事。这就从另一方面说明《元丰九域志》改了里程后,所指的县城当是今城。同时,今城被立为县城更确切的时间,也就是在北宋嘉佑年间的1056-1063年间。
 
         东街村县城存在的时间,大概在《太平寰宇记》与《元丰九域志》所成书的年代之间。即976-984年与1085年之间,大约一百年左右的时间,因地点不理想,只存在几十年,甚至一、二十年,很快就迁至今城,这是可能的。那么,旧汉县在何处?从“今县东北五十里”的记载考虑,以永汉河汇入增江处,相传名叫“二龙争珠”的地方可能性最大。该处水陆交通方便,背靠山丘,前面有小块河谷平原,是全县南北咽喉之地(古代龙门县属增城)。在古代人口稀少,着眼于保卫广州的情况下,选择该处设县治是适当的。

         二龙古墟位于增城市小楼镇二龙村,建于清末民初,墟街长约80米(其中部分改建),南北走向,有商铺46间、当楼1间,保留较为完整。 墟街为骑楼式建筑,楼前跨人行道而建,在马路边相互连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可以避风雨,防日晒。首层作店铺,二楼作住宅、帐房或库房。在墟街西北部的小山包上设一间当楼,当楼四周建商铺与当楼连成一体。当楼始建于清代,三层砖木结构建筑,四周为商铺。二龙墟自形成至今一直是当地四乡互约商品、农产品及山货的集散地,对研究近代商业经济的发展和当时农村墟市商业有一定的价值。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