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风土人情 查看内容

增城区中新镇濠迳村族谱见证汤氏兴荣 百年祠堂修葺 凝聚宗族力量

16-4-28 10:00|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2745| 评论: 0|来自: 增城社区报

摘要: 濠迳村地处增城区中新镇北部,其始建于南宋,濠迳村为行政村,下设有濠迳和庆头两个自然村,村内常住户1200人左右,濠迳村民多姓汤,庆头村民全姓叶,多年来淳朴的民风塑造了村民和睦友好的氛围,村内自古向来书香鼎 ...
濠迳村地处增城区中新镇北部,其始建于南宋,濠迳村为行政村,下设有濠迳和庆头两个自然村,村内常住户1200人左右,濠迳村民多姓汤,庆头村民全姓叶,多年来淳朴的民风塑造了村民和睦友好的氛围,村内自古向来书香鼎盛,官运通达,秀才和举人更是数不胜数,村内还屹立一座见证濠迳盛世的百年祠堂。


汤氏祖先的辉煌岁月

毫无疑问,汤氏族人是濠迳村的主要人口,全村三分之二的人口都姓汤,叶氏族人为解放时期迁入。那么,濠迳村汤氏先祖是谁,又于何时迁入濠迳开村建居的呢?村内一位老人拿出一本由广东省文物局出示的《汤氏宗祠修缮设计方案》,至于为何是一本宗祠修缮方案书呢?原因有二,其一为濠迳村汤氏族谱由于文革时期全部被毁,唯一一本费尽千辛万苦保留下的族谱被作为宗祠修缮参考送到文物局;其二为汤氏后人为修缮汤氏宗祠,请专家为汤氏族谱

据汤氏宗祠修缮设计方案上关于濠迳村汤氏族谱记载了解到,增城开居始祖汤洗在南宋嘉定年(1208)由福建的莆田迁入福和镇上汤村,四世汤延光(南宋)1265年迁入福和濠迳,为濠迳汤式开基始祖。汤氏有三个儿子,分别为子彦、子灿和子忠,其一子子忠,迁出荔城街汤屋村为居。

濠迳现存一座汤氏大宗祠和七世公祠、子彦公祠等七个公祠、四间书房与一座碉楼,由此可见,濠迳村汤氏族人曾经的辉煌岁月。其中一人便是武举人汤定祥,明朝时,读书后发扬光大,在朝廷做了大官,返乡后为报答乡亲,特意修了如今历经四百多年的“汤氏宗祠”以示。除此之外,濠迳还有一位两广总督,但因族谱不全,已无法辨别,只能口述。

唯一族谱保留至今

顺着濠迳村内水泥道路下行,记者与随行几位一同寻找濠迳历史的同路人找到了文革时期的老书记汤戊登,老书记为记者描述,文革时期,多地上演“焚书令”,濠迳也在所难免,汤氏族谱被全部烧毁,对于汤氏族人来说,烧毁的不仅仅是汤氏历史,更是后人对根的记载。纵观当时人们的盲目让族谱无可奈何的消逝,庆幸的是,当时老书记汤戊登部下,有一位学识渊博并且十分有远见的的会计汤尚垣;

汤尚垣,子彦后人,约第23传,文革时期在老书记汤戊登下面当差,为人刚正不阿,学识渊博,见族谱被毁可惜,冒着生命危险偷偷藏下,如今老人已逝世,但这本濠迳村唯一的汤氏族谱却被供奉为珍宝。当记者询问村中其他老人是否有族谱时,纷纷摇摇头表示,“都被烧了,只剩下最后一本了,文革留族谱是会被处死的”。

汤尚垣觉得非常可惜,便利用“职务之便”偷偷将一本族谱藏了起来,直至改革开放,邓小平上任倡导新思想,汤尚垣才把这本濠迳村唯一的族谱拿出来,也便成为了唯一知晓濠迳村过往的见证,“当时下令要求把所有族谱烧毁,如果不是汤尚垣,也就没有办法清楚知道濠迳汤氏祖先的故事,他对濠迳来说是一位功臣”,老书记汤戊登说。随着时间的演变,濠迳村经济飞速发展,村道宽阔,村容整洁,村里祠堂与周围建筑及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汤氏宗祠前面一个池塘,左侧是新建的楼房,右侧都是居民,后面是碉楼。而在汤氏祠堂左前方,一颗高大茂盛的榕树屹立村中,榕树周围围着一圈老人,村里人告诉记者,这颗榕树有四百年了,也是经历了濠迳过去的辉煌,每逢六、七月份的时候,村里老人就会过来休闲避暑,老人子女多半外出工作,剩下的要么是老人,要么是小孩,大家聚在一起聊聊家常,既可以消磨时间。还能缓解独居的寂寞,慢慢的也就变成村里老年人的娱乐中心了。

百年祠堂修凝聚宗族力量

位于中新镇濠迳村濠迳自然村东侧,是一座砖木石结构广府特色祠堂建筑。始建于明,清代有维修,现建筑以清代建筑风格为主,局部保留有明代建筑风格特征。坐西南向东北,祠堂内穿斗与抬梁混合式梁架结构,梁上驼峰斗栱、叉手、托脚及屋檐下木雕精致且细腻。石门匾阳刻着“汤氏宗祠”四字。该祠堂大量使用红砂岩和鸭屎石,柱础粗壮结实,屋面坡度较平缓,有明代建筑风格,令人可惜的是,后堂南面衬祠屋顶前坡瓦面大部分已经毁坏;

后堂前西走廊中的南面廊已倒塌,北面廊是倒塌后近年重建,由原来的梁架结构改为简易平房,改变了原貌,而中堂七架梁部分也被白蚁蛀空下坠。据了解,汤氏宗祠自初建至今已四百多年,期间多次维修,至新中国成立前一直作为濠迳汤氏的祖祠使用,解放后做濠迳村小学二十多年,后又作为队部使用。由增城汤氏九世祖汤禹逊(1382年——1442年)于万历六年(1578年)创建,族谱上记载“公有厚德,创业贻谋,子孙蕃(繁)盛”。

位于祠堂后面是碉楼,碉楼是避难与防御的地方,所以楼体高耸坚固,在当时是濠迳村最好的防范外患的利器,令人惋惜的是,碉楼由于缺乏维护,碉楼屋面不存,墙体也已经坍塌,只是从现存的坚固的首层红砂岩墙体与狭小的门洞,可以看出当年堡垒的作用。除了汤氏宗祠外,其它的书房、公祠多残缺不全了。

对于濠迳村汤氏族人来说,祠堂的存在不仅仅是一座记载祖先的埃托,更是一村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体现。汤氏宗祠自初建至今,即做过小学,又做过村部,终于时隔多年,又回到了其建祠初衷,代表经济发展后国家富足,社会需要安定,宗祠必须恢复其原有敬宗收族本位。该祠堂具有明代岭南祠堂建筑的风格,对于研究当时建筑和濠迳村史及汤氏家族历史有一定的历史价值。现在,濠迳村汤氏后人为保留最传统的祠堂,正在为修缮百年汤氏宗祠向汤氏后人募捐。

版权声明:“增城视窗”(520zc_com)是广州增城最大的本地门户平台,本地特色明显且资讯丰富及时。微博和微信认证号:增城视窗;客服qq:945753060;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