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风土人情 查看内容

增城区荔城街中山路的历史变迁:情不自禁地的思忆 悠然而生的乡愁

18-3-1 03:40|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2152| 评论: 0|来自: 陈乐中

摘要: 出生在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镇),也成长于厮。每当我漫步在增城区荔城街中山路,就会情不自禁地产生绵绵的思忆,心中的乡愁就会悠然而生。中山路是新中国成立后,增城人民为了纪念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而命名,纵 ...
出生在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镇),也成长于厮。每当我漫步在增城区荔城街中山路,就会情不自禁地产生绵绵的思忆,心中的乡愁就会悠然而生。中山路是新中国成立后,增城人民为了纪念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而命名,纵贯荔城镇东西的一条主干道。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山路是一条长约八百米、宽约十米,地面铺青石的马路,两边都是密集低矮的青砖瓦房建筑。中山路是荔城镇当时的城区中心、繁华街道,聚集着荔城大大小小的工商企业和商铺人家。

骑楼之内是临街商铺,骑楼之上是两层或三层的居民楼房。而更多的是青砖瓦房,沿街的两边展开。中山路两边分别是湘江路、解放路、前进路、和平路等几条街道。这一带当时人来车往,熙熙攘攘,很是热闹。中山路的东面就是增江河,江面宽处约三百米,是荔城当时的主要水上交通运输河道。小时候,每当我踏上旧东门桥,倚着桥的栏杆,眺望天边渐渐下坠的一轮红日,但见霞光倒映,扁舟叶叶,桥下船只停在岸边,两岸绿树成荫,如一幅美丽的画图,常常让我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每年的端午节,荔城镇各街道〔乡村〕群众在这里进行龙舟竞赛,每年夏天,县政府还组织开展群众性横渡增江的体育活动,健儿们中流击水,倒海翻江,场面非常壮观,令人心情激荡,精神振奋。中山路东面称东门口,东门口有个码头,每天大小船只的货物都由搬运站工人上货落货,担的、抬的、搬的,一派繁忙的景象。沿着江边连接湘江路,再向南连接横街口(四街道),这里是木船造船厂和水上人家居住的地方。居民白天出增江河打渔,傍晚回家。他们靠打渔为生,生活虽艰辛,也颇有规律。

高贤里“文革”时叫“红旗街”。街头有一幢几层的青砖楼,是民国时期建的,当年人称为“大楼”,楼的外墙刻雕着各种各样的图案,精细华丽,令人注目。这幢老楼原来有五层,在抗战时期,有架日军飞机被国军击中,飞机刚好掉下砸中这栋楼,所以后来这栋楼只有三层半。“大楼”的旁边有间冰室,是荔城最早的冰室。在酷热的夏天,冰室是最多人来的地方。我家就在冰室的后面。年幼时,我经常从后门入去冰室玩。

冰室内设施简陋,只有几张台凳,几部吊扇,没有音响,没有冷气,只听到压缩机呜呜的噪杂声。里面没有收银台,人们买冰水就走到窗口说:“我买红豆冰!我买雪糕……。”那时,一杯冰水五分钱、一条雪条四分钱、一只雪糕一角钱,有红雪球、黄雪球等等。平时我口袋没有一分钱,看着人家吃雪糕、饮冰水,自己就流口水。有时冰室下班了,服务员搞清洁卫生,我帮他们扫地,他们就请我喝冰水、吃雪糕,只有这时,我才能品上冰凉清甜的味道。

中学时,我开始对冰箱好奇,经常在冰室里看工作人员制作冰块,还问这问那,因而对压缩机、电动机等等都有了粗浅的认识和理解,为后来参加工作以至下岗后搞电动机维修奠定了理念基础。在高贤里街头,是每逢墟日买卖单车的地方。上午十点钟,就停放好多单车在这里,有红棉牌、飞鸽牌、凤凰牌、永久牌等等。到中午时分,人头拥挤,但闻“红棉牌大尾架,可以运几百斤嘢啊!”“凤凰牌双横梁,钢质好,够稳阵,美观又大方,认真好嘢!”叫卖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来这里买卖单车的人,多数都是农村人,虽然单车都是二手货,但交易仍然很活跃。那时,单车也要上牌,他们买上了牌的单车就可以上路回家了。高贤里附近有间饼铺叫德昌隆,虽然它的月饼跟广州酒家没得比,但荔城人都吃过,每年中秋节不少人会买来送礼,后来在“文革”时期,因店主被打成“五类分子”而关闭,至今无法恢复,很是令人惋惜。

从东往西走,左边小巷有个荔城闻名的土医生“蛇王景”诊所。“蛇王景”个子矮矮,全身皮肤都是斑斑黑点。在那个年代,如果人被蛇咬伤,没有现在专治蛇咬的“血清”药物,因此当时很多医院都没有办法治疗,而“蛇王景”不论什么蛇咬伤都能治愈,所以街头巷尾都知道他医术高明,但凡被蛇咬的,都来找他医治。

新华书店是我小时候常来的地方,因为这里有好多的“小人书”(即公仔书),特别是当年的畅销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画工精湛的公仔书。每次新书买回,小伙伴们便来围观,很多公仔书给他们借阅后都不知去向,令我很沮丧。街头有间工农理发店,我是该店的常客,尤其是风雨交加的寒冷天,一踏进小店,就感觉有一股混着发油与肥皂味的暖流扑来。小小理发店一共几个位子,只有两个理发师傅。

屋子当中,生一炉火,上面放着一把直冒热气的大铁壶,冒出青烟。理发凳是木头做的,那时我还小,理发师傅见我矮,拿起一张小凳放上给我理发。客人多了,就坐在长条凳排队上等侯,有的看报,有的闲聊。室内铁壶嘶嘶作响,窗外风声呼啸不停,这时,惟有这小小的天地温暖如春。那时理个发,也就五毛钱,理发师傅的那份细致周到,不光放在刮脸洗头上,而且还拍打项背,拿捏肩头,让来客全身松快舒坦。来客理完发站起身来,只见镜中的自己,仿佛年青了几岁。谢过师傅,然后神清气爽地消失在风雨中,心头还洋溢着融融暖意。
12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