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以历史文献分析增城区客家聚落 探究客家族群的聚落演进过程和作用机制

18-1-1 02:41|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2186| 评论: 0|原作者: 林琳/李诗元/曾娟

摘要: 虽然客家聚落产生的历史较短, 但早已成为当今岭南最重要的聚落类型之一。以广州增城客家聚落为研究对象, 采用条件logit、历史文献分析、实地调研等方法, 探究客家聚落演进过程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客家常选择血缘、 ...


3.2客家聚落的演进过程分析

明清时期增城客家聚落的演化主要可以划分为雏形期、形成期、稳定发展期和兴盛期4个阶段(图3)。

3.2.1雏形期

客家迁入之前,增城南部主要村落为广府人的聚居地,属长期定居型村落。客家人自明代开始逐渐从福建、粤北和粤东等地迁入增城。明正德七年至康熙二年迁入的客家仅占整个明清期间总量的14.63%。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客家迁入的人口数量较少,来源比较分散,迁入的地段相对后来者要好一些,定居的地点离河谷地带的广府人村落较近。

3.2.2形成期

明代中后期客家先驱集中来源于新丰和梅州,对明末清初时期客家的迁入产生了巨大的拉动作用。至乾隆年间,增城客家人居住的村落已经达到50个。这些村落主要分布在增城中部丘陵、西部和北部山区。乾隆年间增城的村落总数为344个,客家聚落的数量约占14.53%。

3.2.3稳定发展期

乾隆至嘉庆年间约70年是增城客家社会经济文化稳定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客家人分布范围不断扩大。在客家经济水平提高的前提下,客家聚落形成由山谷向平原扩展的趋势。此时客家人的地位和客家文化的重要性在增城得到进一步提升,主要表现在聚落规模和社会地位两个方面。一是客家村落总量增多。

从嘉庆年间的县志来看,客家聚落散布全区。客家村落除了南部甘泉都和合兰下都(今新塘石滩一带)外均有分布。客家村落则从50个增加到了83个,65年间增加了1.5倍多。二是客家人的社会地位进一步得到提升。增城的客家人中举入仕的数量增加,据嘉庆县志记载,乾嘉年间增城358位举人当中就有8人是客家人。

3.2.4兴盛期

嘉庆后期至清朝末年是增城客家社会文化勃兴的兴盛时期。随着增城客家人口不断增长,村落数量也不断增加形成一种快速发展的趋势。嘉庆至宣统年间,增城客家和广府村落的人口数量均呈现快速增长。嘉庆二十四年增城的总人口超过18.9万,比乾隆六十年增长了约13.7万。光绪年间总人口增至28万。整个增城村落总数量达到1058个,比乾嘉年间增长了2.5倍以上。但从客家移民的情况来看,嘉庆至宣统年间开基的客家村落只有3个,仅占明清时期客家移民的2.6%,且均迁至增城北部。清末是广府和客家聚落快速增长的阶段,客家在增城北部和中部低山丘陵区迅速发展而达到兴盛。

3.3客家聚落演进影响因素分析

3.3.1模型组一

表1模型(1)xtjg的系数在5%水平显著为正,说明了明清客家先驱在移民定居位置选择时,在此之前已有籍贯相同的同乡迁入的镇更有可能被选择。模型(2)xtxs的系数在1%水平显著为正,说明在此之前已有同宗姓的移民迁入的镇更有可能被选择。模型(3)kj的系数也在1%水平显著为正,说明在此之前已有客家移民迁入的镇更有可能被选择。这三个系数的结果证明了客家先驱倾向于选择具有相同身份认同的聚落附近开基建村。模型(4)gfkj系数也在1%水平显著为正,表明客家具有趋向接近北部广府形成聚落的趋势。

模型(1)、模型(2)、模型(3)和模型(4)ymjl的系数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说明迁出源地至迁入目的地(聚落)的距离越短该镇越有可能被选择,证明客家先驱倾向于选择离迁出地更近的聚落移民定居。模型(1)、模型(2)、模型(3)和模型(4)gc的系数分别在5%、1%、10%和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海拔越高的镇更有可能被选择,证明客家先驱倾向于选择靠近山区形成聚落。模型(1)、模型(2)、模型(3)和模型(4)hljl的系数都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迁入目的地(聚落)至增城主要河流距离越长该镇越有可能被选择,证明客家先驱倾向于选择远离河流形成聚落。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