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罗浮山怪石嶙峋 与传说中的昆仑县圃层城无异 故分番禺县为二 另设"增城县”

20-7-4 03:12|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1078| 评论: 0|原作者: 皇极经世

摘要: 屈原《天问》有名句说:昆仑县圃,其尻安在?增城九重,其高几里?“增城”二字,乃是厘清中华文化起源问题的大关窍。炎黄子孙不应该再视昆仑、悬圃、层城为神话语言了,现在到认清三皇五帝时代真面目的时候了!请听笔 ...


从《康熙字典》的解释可以看出,“层”通“曾”,“曾”通“层”又通“增”,“增”通“层”又通“曾”。也就是说,古时“层”“曾”“增”三字相通。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一《河水》引《昆仑说》:“昆仑之山三级:下曰樊桐,一名板桐;二曰县圃,一名阆风;上曰层城,一名天庭,是谓太帝之居。”南朝梁沈约所撰《宋书》卷38《州郡志四》记载南海郡领有番禺、增城、博罗等县,并称:“增城令,前汉无,后汉有。”

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岭南道广州》记载:“增城本汉番禺县地,后汉于此置增城县。按昆仑山上有阆风、增城,盖取美名也。”北宋乐史所撰《太平寰宇记》记载:“汉番禺县地,吴黄武中于此置东(官)郡而立增城县,因增江为名。”由此可知,北宋乐史认为增城县名始自三国时代,似不可信。很显然,时代越早的记载,其可信度越大,这是毋庸置疑的。

南朝人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是道教重要派别上清派的传承者。南朝齐武帝永明十年(公元492年),他上表辞官,退隐江苏句曲山(茅山),时年三十七岁。梁武帝早年与陶弘景交往甚密,武帝即位后,国号未定,陶弘景引诸谶记,皆成“梁”字,于是上书武帝,武帝遂立国号为梁。国家每遇大事,无不前往咨询,故陶弘景其实是梁武帝的“山中宰相”。

陶弘景《真诰》卷之十二有如下记载:云北河司命,顷阙无人,昔以桃俊兼之耳。俊似钱唐人,少为郡干佐(笔者注:谓主管某项事务的辅佐官员),未负笈到太学受业,明经术灾异,晚为交阯太守。汉末弃世入增城山中学道,遇东郭幼平。幼平秦时人,久隐增城,得道者也。幼平教俊服九精炼气、辅星存心之术,俊修之道成,今在洞中,兼北河司命,主水官之考罚,此位虽隶定录,其实受事于东华宫中节度。桃俊字翁仲者也。《汉书》无此事,今冢在钱唐临平,坟坛历然,苗裔犹存。近时闻鼙角之响,故人不敢侵毁之,皆知呼为桃司命冢。

宋《太平御览》引《太清真人内传》及《名山记》所载“罗浮山,洞周五百里,在会稽南,行三十里,其山绝高,葛洪解化处。《真诰》谓之增城山”。此段引文末句——《真诰》谓之增城山,实指——汉末弃世入增城山中学道——这一句。仔细玩味这句话,就会发现“增城山”三字其实并不能连属,这句话的本意是:汉朝末年放弃世俗生活,进入增城县的山中学习道术;

根本就不是:汉朝末年放弃世俗生活,进入增城山中学习道术。《太清真人内传》及《名山记》的作者对陶弘景《真诰》的理解造成的细微偏差,给后人考证广东省增城市名称的起源问题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啰啰嗦嗦考证“增城”这个名称的由来问题,其实事关中华文化的起源,焉能不细之又细。试问,东汉末年,为什么要在“南方”增加一个“增城县”?增城县名称的问题,我们业已解决,关键点“南方”看似简单,实则是重中之重的大问题。

为什么不在东方或者西方或者北方设立“增城县”,而偏偏在“南方”设立呢?唐人释道世撰《法苑珠林》一百卷,第九卷中记载:“海内经云,身毒之国是轩辕氏居之。郭氏注云,天竺国也。”笔者认为,最迟在唐代,民间知识分子依然认为轩辕黄帝是天竺国人。东汉末年在南方设立“增城县”,必定也是这一认识的反映。在炎黄子孙的口耳相传之中,遥远的祖先来自一个气候炎热的偏南的地方,那里有高楼大厦,昆仑县圃,属于世外桃源一般的王道乐国。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在南方设置一个“增城县”,用以祈求祖宗,保佑大汉子民重新过上好日子,这实在是一个最合适不过的理由。恰好南方番禺县境内的罗浮山怪石嶙峋,千姿百态,与传说中的昆仑县圃层城无异,故而分番禺县为二,另设“增(ceng)城县”。自此以后,您还读作增(zeng)城吗?中华文化,发祥于一个纬度极低的地域,北纬30度开外的地方根本就免谈。管你什么官方文化工程还是大师跳踉的考古研究团队,请你不要再念增字作zeng啦。
12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