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风土人情 查看内容

踏遍增城市新塘镇,寻觅湛甘泉的足迹

11-9-2 08:55|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2481| 评论: 0|原作者: 湛汝松

摘要: 寻觅湛甘泉,不仅仅是寻觅与湛甘泉有关的遗迹,还要寻觅湛甘泉“随处体认天理”的哲学思想真谛,寻觅湛甘泉兴学育人的教育精神所在,更要寻觅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精华。深秋,我们在明代大儒湛若水的家乡——广东 ...

寻觅湛甘泉,不仅仅是寻觅与湛甘泉有关的遗迹,还要寻觅湛甘泉“随处体认天理”的哲学思想真谛,寻觅湛甘泉兴学育人的教育精神所在,更要寻觅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精华。深秋,我们在明代大儒湛若水的家乡——广东省增城市新塘镇,寻觅湛甘泉的遗迹。湛若水,号甘泉,人称甘泉先生。湛若水取号甘泉,在家乡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

 



新塘镇明清时代称甘泉都;甘泉都西洲村松径之北有个甘泉洞。湛若水生母陈氏是西洲村人,因到甘泉洞祈祷而诞下湛若水。幼年的湛若水,经常以洞之甘泉解渴。后来,湛若水便以甘泉为号,以作纪念。湛若水成名后,在甘泉洞附近修了书院,取名“甘泉书院”。“渴饮甘泉泉,饥餐菊坡菊”,连同代名儒王阳明到新塘拜访湛若水,也留下这样的诗句。可见,湛若水对甘泉洞纪怀甚深。后来,书院湮弃。人们就在甘泉洞附近建了一个精巧别致的小亭,名曰“鹤泉亭”。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曾在西洲村当教师。当时的鹤泉亭已残旧不堪,但亭边甘泉洞依旧,淙淙泉水清冽而且甘甜。

我们来到当日甘泉洞的遗址。虽然,甘泉洞早已因采石而被毁;我们已看不到甘泉洞和甘泉书院的一点遗迹。但我们却看到附近的“新塘第三中学”,二千七百多名花蕾般的初中学生在绿树红花掩映的教室中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听刘校长介绍,该校是广州市教育先进单位。单科状元经常出现。我想,除了师生们的努力以外,这大概也沾上了甘泉洞的一点灵气了。

离开新塘三中,我们冒雨来到镇内东江岸边,寻觅湛甘泉重要遗迹钓鱼台的踪影。面对烟波浩渺的东江,我耳边仿佛听到明代著名文学家汤显祖悲壮的吟咏:“昨夜骑羊驿,今朝鹿步来。百年无湛子,闲杀钓鱼台。”当年,汤显祖从广州经黄埔鹿步到新塘东江岸边,登临钓台凭吊时,虽距湛甘泉辞世三十余年,便发出人去台空江自流的感叹。今天,汤显祖的《钓台诗》又唤起我们对钓台历史的追忆。

湛甘泉十六岁成秀才到广州府城读书,二十七岁中举,二十九岁到江门拜陈白沙(献章)为师。他不但学习和继承了陈白沙的哲学思想,而且发展创立了自成一统的“随处体认天理”的学说,深得陈白沙器重。陈白沙临终时,便将其传经讲学的江门钓台作为衣钵传与湛甘泉。江门钓台从此成了湛甘泉继承白沙思想的象征。湛甘泉没有辜负老师的重托,出仕后与王阳明日夕相争论学,名动京师,形成了明代王、湛两大“心学”学派,打破儒理学僵化、禁锢思想的局面。

后来,他回乡在新塘东江岸边建了个钓鱼台,并冠名“江门钓台”,作为传播其哲学思想的重要场所,以纪怀白沙先生。花开花谢,物换星移。近五个世纪前的东江岸边,早已成为陆地的一部分了。我们伫立在今天的东江岸边,不但看不见钓台的一点痕迹,甚至连钓台的具体位置也弄不清。钓台已成为历史。作为后人的我们,只能看到流经钓台前的东江水,拌和着甘泉先生的哲学甘泉,依旧由东往西,长流不息地奔向远方。

湛甘泉四十岁出仕,官至南京礼、吏、兵三部尚书。今日以纪念崔菊坡和湛甘泉而命名的菊泉中学,就是“尚书府”的遗址。我们走进校园,寻觅不到一丝昔日尚书府的风采,只见一排供人憩坐的红沙石柱顶和一些饱受风雨侵蚀的台阶石级,默默地记录着尚书府的历史,忠实地见证着社会变迁的沧桑。

我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在尚书府读初中的。那时的尚书府,虽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但宏伟依然。尚书府规模不大,却极具明代建筑风格。府前有个约五十厘米的高台基,台基上有个由十二根柱支撑起来的牌坊。牌坊工艺精致。府内有两进,阴阳合掌的湛尚书塑像置在后进的神龛中。文化大革命初期,尚书府遭到严重的破坏,牌坊被推倒,湛甘泉塑像被焚烧;后来,连建筑物也被拆除掉。堂堂一代大儒三部尚书的府第,就只剩下残台废基了。

尚书府可以拆除,湛甘泉像可以焚烧,但湛甘泉以兴学育贤为已任,所到之处必修书院的历史却不能抹掉。据大量史书记载,湛甘泉弟子三千九百余人。他先后在南京、杭州、杨州、贵池、衡山、罗浮、西樵、广州等地捐资修书院四十多家,矢志不移地兴办教育事业。他的教育实践活动,很多在民间流传成为佳话,明末清初文学家屈大均在《师弟六皓》中记述了湛甘泉在广州天关书院与五个年逾古稀的学生切磋学问的动人情景,更成了中国教育史上罕见的趣闻。

12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