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荔影红船:增城粤剧团的零碎记忆

11-9-6 04:35|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1464| 评论: 0

摘要: 总有一种隐隐之声在撩拨心弦,来自遥远的时光,夹杂着先秦岭南土著的呐喊,海边渔夫咸涩的歌声。沙田,河涌,小艇,蕉基,甘蔗,荔枝,起伏着南方商埠的喧闹,以及绵延二千多年的骚动的心情。生命在如此热烈浓重的蛮 ...
总有一种隐隐之声在撩拨心弦,来自遥远的时光,夹杂着先秦岭南土著的呐喊,海边渔夫咸涩的歌声。沙田,河涌,小艇,蕉基,甘蔗,荔枝,起伏着南方商埠的喧闹,以及绵延二千多年的骚动的心情。生命在如此热烈浓重的蛮语粤声中降落,就看见了一条红色的小船,在时光的流淌中摆动。荔枝花开花落,阳光撕碎了绿的叶和红的荔影。

红船的名字叫增城粤剧团。那时年少,我刚读小学,看见圩里的戏园的废墟上搭起一座竹木戏台,又高兴又紧张。一天晚上家里杀了一只大公鸡,招待剧团一位戏老倌。脸上长满了浅浅的麻点,后来才知道他是演《余侠魂》的丑角梁少山。我糊里糊涂被母亲拉着拜了契爷。那晚他和父亲说了许多话,喝了很多酒,直到外面戏台锣鼓大响才醉醺醺走出去。从此我再没见过他,却在岁月流逝许多年后与戏剧结下了不解之缘。
   
六十年代初我从山区小镇到县城读高中时,还看见剧团的集体宿舍,那是在工业品市场旁边一间旧店铺,摆满了碌架床,男男女女数十人住在里面。还知道当中几位著名演员:文武生陈效先、高子凌;花旦金玉莲、欧阳娴。演员大都由旧戏班凑合而成,被视作阶级成分复杂,不久便作鸟兽散。
   
七十年代初,我在文化馆时,来了几位无家可归的旧粤剧团成员:邓伯、陈伯、七叔,还有芳姐。邓伯与芳姐终身未婚,全都年事已高,由县财政拨专款供养,没几年便先后仙去。八十年代末从派潭湖边山来了个流浪艺人卢国枢,吹拉弹唱俱佳,据说是当年剧团编剧,由于家庭成分引起说不清的问题被送回老家务农,也因当事者不肯签名而与平反失之交臂,后皈依酥醪观,在贫病交加中逝去。
   
文化革命期间,除了一个改编自样板戏之一的《沙家浜》,粤剧基本销声匿迹。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火红火绿。我是在七一年底在上九陂卫生站时被县革委政工组指定调进县文宣队当创作员的,当时我纯粹乡巴佬一个,看见队里那么多靓女腿都有点软。不过队员一个个都是驯服的小绵羊,过的是半军事化生活。队长陈科,指导员列灿明,编导徐文,还有一个姓秦的军代表。其中莫海棠是我的同班同学,在学校就是拉二胡的高手。
   
七四年时宣传队逐渐抛弃唱唱跳跳节目,开始演出一些改编成粤曲的折子戏,如《杜鹃山》、《山乡风云》。七六年整编,在宣传队的基础上恢复成立了增城粤剧团,调出部分不适合演出的队员,调进或聘请一批能唱会演的演员。甚至高薪聘请声色俱佳的花旦杨丽,排演整场《白蛇传》,随后拉班往东莞演出。东莞是粤剧之乡,是最考验剧团的,结果是非常成功,所到之处,场场爆满。后来杨丽跳槽,幸好剧团及时培养了自己的花旦,先后涌出了刘雪梅、黎小萍、赖素勤、朱桂萍,还有后来成了妯娌的陈凤萍和林玉文。
   
八零年前后,粤剧从冰点突然升温,以燎原之火红遍了城乡。那是新旧交替时期,思想和艺术的开放让禁锢多年的观众恍若重生。当时我住凤凰山顶一间瓦房,窗外是剧场,每逢有粤剧演出,大锣大鼓响彻夜空,观者人山人海,我家屋顶几乎被人踩塌。增城粤剧团每天忙于在各镇乡间巡回演出,除了圩镇戏院,农村祠堂还搭起戏棚。后来又往广州将原剧团老倌高子凌借调回来,演出《张古董借妻》,凌叔宝刀未老,让从前的老观众们大饱眼福。这时候又从新塘调来我的老同学肖柱荣当编剧,先后改编了现代戏《达克仓烽火》、《烈马河畔》,令人耳目一新。肖还与丁枫老师创作本地题材大型新剧《西山义旗》,酝酿一年多,衣服道具均采购回来,可惜半途夭折。
   
八一年开始,剧团在本县演出基本饱和,再演出会引起观众的审美疲劳。故经常拉着大队人马到湛江和广西一带演出,那里粤剧群众基础较厚,香港电视影响也还未到那里。所到之处很受欢迎。至广西演出三个月,走遍梧州、柳州、北海、玉林等地,在南宁市连演一个月,三个剧场,场场爆满。当地传媒用大量篇幅报道,市民奔走相告,争相去看增城粤剧团的“才貌双全”的文武生孖仔——吴伟明、吴伟雄。
   
至八四年,剧团日渐式微,一是电视机大量走私涌入,城乡到处竖满收看香港电视的鱼骨天线。二是剧团收入有限而支出日盛,压力很大。剧团负责人频繁更换,先后当过领导的有徐显光、徐文、周波、李中流、林成安、郑泽枫、列灿明、郭金菊、吴伟明。八六年底,剧团宣告正式解散,团员另行安排至各单位。肖柱荣在侨社几年后调深圳粤剧团任编剧,后任副团长。他是至今唯一仍然从事粤剧事业的团友。
   
红船遁去,锣鼓声竭。团员各散西东,浪迹何处?毕竟都喝过几年江湖夜粥,大都各怀绝技。有投身官场发迹者,有沉浮商海成功者,也有日子惨淡、与世无争者。唯春花秋月,或风声雨声中,在共同的时光隧道里,仍有一条红船在摆动,那远去的蛮语粤声依然在扣响着每道心弦。九一年以来,先后由郑泽枫同志、海宇房地产集团公司老总赵景添先生、新塘吴伟明和吴伟雄兄弟热心组织,“增城粤剧团团友联谊会”年年举办一两次联谊活动,或天涯海角,或粤北丹霞,或粤东茶园,如红船泛渡,所到之处,醉酒欢歌,或喜或悲,重温昔日的戏剧人生,感叹今日的人生戏剧。 醉眼中,荔影飘摇,我的红船隐去,但仍听见欸乃的桨声。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